第85章 混战(一)[第3页/共4页]
慕容复与太皇太后的一番对话很快便由与范祖禹熟悉的内侍传给了范祖禹听,范祖禹又传给了吕公著听。吕公著听罢,很久才嘿然道:“这慕容复公然老辣啊!看似甚么都没说,实在甚么都说尽了,最后他还受了赏!”
在以车盖亭一案投石问路查明异己后,朔党又将斗争的锋芒又转向了在车盖亭诗案中有“凸起”表示的蜀党。元祐四年八月,朔党中坚分子、谏议大夫王觌上疏朝廷,弹劾尚书右丞胡宗愈贪赃枉法,并与苏轼结党自重解除异己。
苏轼闻言却只是苦笑,黯然道:“明石,你的意义为师明白,为师一向都明白。只不过……”
太皇太后接到苏轼的上疏,不由哭笑不得。若非她深知苏轼的才调,更明白他一贯赤胆忠心天真烂漫,只怕仅凭这奏疏就要将其视为毫无主意的墙头草了。朝堂上朔党与新党的对殴令太皇太后心烦意乱,便来查问孙儿的功课权当散心。
慕容复点点头,轻声道:“此事于为臣者当然唯有‘人言可畏’一叹,然于为君者倒是血泪经验,不成不察。”
那日正轮到慕容复当值,说的是《战国策》中三人成虎的故事。慕容复平话分歧于范祖禹,他对书中白话与笔墨的砥砺提的极少,反而因书中事理所发散的批评极多。只因这般平话于小天子而言好似多了一个一同看书八卦的朋友,是以慕容复才上任不敷两个月,他对慕容复的态度又已靠近了很多。
吕公著并不晓得阿谁被他恋慕好福分的苏轼,此时正把本身的好门徒气得前仰后合。王语嫣见慕容复捧着苏轼的奏章草稿面色发白浑身颤栗,仓猝上前一边为他顺气一边小声安抚:“表哥,咱不气啊!不活力啊,表哥!”
吕公著一听范祖禹只称慕容复的表字这般亲热,顿时晓得本身之前的提示是打了水漂了。当下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冷声道:“你可曾听清他最后一句话?慕容明石是‘不肯为蔡确说话’,而非‘不肯说蔡确好话’。他既认定蔡确不忠不义,又为何要‘为蔡确说话’?……这句话的言下之意便是:他以为这桩诗案蔡确的确是冤枉的!这未尽之言你不懂,太皇太后必定是懂的。太皇太后既颁下犒赏,她心中必已有了成算,蔡的当会轻判才是。”说到此处,他不由又是一叹。“慕容复年纪悄悄,行事手腕却堪比积大哥吏……苏子瞻当真好福分啊!”
苏轼闻言立时一惊,跌足叫道:“吕相主张要将蔡持正放逐岭南,除了蔡持正,章子厚、李邦直等各个要再度问罪,这是要掀起大狱啊!”
元祐四年蒲月,蔡确被贬为左中散大夫、分司南京。但是朔党高低皆对这措置极其不满,又纷繁上疏太皇太后要求重惩。苏轼、苏辙、范纯仁、王存等死力反对,可太皇太后终究却还是被吕大防和刘挚压服,将蔡确再贬为英州别驾,安设新州。除此以外,于元祐元年被司马光斥逐的新党职员章惇、韩缜、李清臣、张商英等人也是以案再度重贬,而在朝的新党中人李德刍、蒲宗孟等也被降官贬斥。自此,朝堂上已是朔党一党独大喊风唤雨。
慕容复精疲力竭地长叹一声,顺手端起茶盏将一盏冷茶一饮而尽,这才找回了本身的声音。“教员,本日我在崇政殿见到了太皇太后……”他简朴地将他与太皇太后的对话论述了一遍,最后道。“门生觉得,太皇太后当不会重罚蔡持正。独一可虑者,朔党如果不依不饶,以太皇太后对新党一贯的态度,一定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