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梁祝]祝家七郎》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三章 赠笛之人[第2页/共3页]

闻此一言,马文才却也不辩驳,只沉声说道:“我必娶一钟情之人,再无贰心。”遂,我不是他们,你亦不要拿平常男人的标准来讲与我听。

待一曲结束,抬首便见祝英台已红了眼眶,似有不尽哀思。祝熙之一愣,立即想到了本身方才吹的曲子,只因一时有感于英台今后的悲惨运气便不由自主的吹奏了这么一曲,难怪人说女子的豪情最是细致,即便现在这个未识情为何物的小丫头也能体味此中几分苦楚。

“好了,眼看着就将近中午了,还是快些归去,若不然再如明天普通误了饭点,母亲就真要发怒了。”

祝熙之微微点点头,端倪含笑,果然好风景。此处水面开阔,近午阳光洒下若银盘烛火,晶莹透亮,两岸繁花似锦,轻风徐来,似有暗香浮动。

祝熙之打量了少年一眼,不复方才的傲然神采,刚毅的面庞上多出了些笑容,磨平了棱角,使得整小我都显得温和。

其身边的人堪堪少年之姿,不过也就十四五岁的模样,倒是丰神俊朗,气度轩昂,远远观之便觉傲然桀骜,大有恃才放旷之意,然却恰好不让人觉着有半分的违和,仿佛这少年自该如此,自该高人一等,不得不说,有些东西与生俱来。

白叟长叹,马文才话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二人都心底腐败,除了本身那放浪浮滑的子侄,也就是马文才的父亲还能有谁?

祝熙之也未几言,拉起跪坐着的祝英台便要分开。

轻牵祝英台的小手,点了点她的鼻子,有些忧?的说着。母亲端方甚严,苦煞后代也。

不过本日玉水湖畔的少年到端是好风采,非谢安石与王右军年青之时不成比,难怪文才本日一改平常的傲岸。

“七兄你就在这里给我吹竖笛听吧。”停下脚步,望着面前开阔的水面,只觉心中无穷镇静,祝英台回身眯着一双晶亮的眼,对着行动闲适的祝熙之招招手,仓猝喊道。

斯须间英台已经寻了一处好地,双手交叠跪坐而下,只待听祝熙之吹奏一曲。斜靠着一棵垂杨柳,抽出随身照顾的紫竹洞箫,白净苗条的手指就如同花丛中翩飞的白胡蝶,一曲《枉凝眉》悠悠而出。

马文才见叔祖亦是无法至极,不由嘲笑,母亲如果好好的也就罢了,如果真有个三长两短,他就是拼着为人子不孝的名头也得让母亲瞑目。

祝熙之也不推委,临湖便再奏一曲。清风徐来,箫声降落婉转,委宛回旋,密意不悔有之,悲哀哀戚有之,幽幽飘散于水面之上。

“文才,那青竹笛但是你最爱的,就如许送人了?我可从未见过你对一小我如此赞美,即便是王谢后辈,更别说还是不过萍水相逢之人,不过相见一面罢了。”乌篷船中一名老者轻抚着斑白的髯毛尽是笑意,明天文才这孩子但是让他开了眼了。

刚筹办去安抚祝英台,忽闻水面之上传来人声。

“七兄,方才那人你熟谙?”祝英台有些不解,直愣愣的看着自家七兄多出来的一支竖笛,不过复又笑道,“倒是得了一支新竖笛,观其表面便觉定是良品。”

话音未落,那划子便已经解缆远去了,余晖之下徒留漾漾波纹。

“对了,你母亲的病情还是未能有好转?”白叟想起马文才母亲陆氏的病情倒是一阵忧愁,从客岁秋到当今了也不见转机,怕是・・・・・・

“上虞祝熙之,敢问小郎君何人?”你既问了我,那么我天然不能亏损,得问问你才是,如此少年英豪人物,必然当世一绝。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