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十七章[第1页/共6页]

颜之推说:“吾见人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我看到世上有些父母,对后代不加以教诲,而只是一味宠嬖,总感觉不能同意)。”还说:“父母严肃而有慈,则后代畏慎而生孝矣(做父母的既严肃又慈爱,那么后代就会畏敬谨慎,并由此产生孝心了)。”就是说,他很分歧意普通人对后代只爱不教,说只要父母严肃又有慈爱,后代才会害怕谨慎,对父母产生孝敬之心。

颜之推在《教子》里起首提出了教诲后代的一个首要原则,就是教诲必须从小开端,越早越好。

用明天的话来讲就是:“这小我教诲后代的体例真奇特啊,如果用这类歪门正道,就是后代能当部长、总理,我也不肯意让你们走这条路。”

父母对后代慈爱是一种本性,乃至能够说这是连植物都具有的本能,因为这是任何一个物种要持续本身的生命都必须具有的品性。一只母狗生了一群小狗,当陌生人走近,它便会龇牙咧嘴地收回打单的叫声,恐怕本身的后代遭到伤害。愚夫愚妇,没有受过任何教诲,都晓得心疼本身的后代,所谓“水往下贱”“虎毒不食子”。但对后代要严加管束,却不是每个父母都晓得的,因为这需求更高的理性,更长远的目光。教养程度不高、理性不强的人,常常不晓得这个事理,老是怕孩子受委曲,不忍心看孩子受面前之苦,该骂不骂,该打不打,用颜之推的话来讲,就是“重于诃怒,伤其色彩,不忍楚挞,惨其肌肤(不肯意峻厉地呵责怒骂,怕伤了后代的脸面;不忍心用荆条抽打,怕后代皮肉刻苦)”,一些父母乃至宠嬖本身的后代,落空是非原则,“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他们对后代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任其为所欲为,本该训戒的,反而加以嘉奖;本该呵责的,反而一笑了之)”,就是说,孩子想吃甚么就喂甚么,想要甚么就给甚么,应当攻讦的反而嘉奖,应当叱骂的却一笑而过。如许的成果是让孩子不晓得是非,觉得该当如许,比及长大了,风俗养成,再来管束已经不起感化了。这个时候父母的叱骂反而引发后代的恶感,形成父子之间的痛恨,养出一些孝子、败家子来,“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生长,终为败德(比及孩子懂事今后,还觉得本来就该如此。后代骄横骄易的习性已经养成了,这时才去管束、制止,即便将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建立父母的威望。父母的火气一每天增加,后代对父母的痛恨也越来越深。如许的后代长大成人今后,必定是一个没有品德的人)”。

他讲了一个故事,说北齐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对颜之推讲,他有一个儿子,十七岁了,略通文墨,他就让儿子学鲜卑语、弹琵琶,用来奉侍当时的达官朱紫,很得达官朱紫的宠嬖。因为北齐是鲜卑人的政权,琵琶是鲜卑皇族和贵族喜好的乐器,以是讲鲜卑话、弹琵琶,能得达到官朱紫的赏爱,因此就有当官发财的机遇。讲完这个故过后,颜之推发感慨说: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肯汝曹为之。

颜之推生于公元531年,卒年不能肯定,大抵在公元590年今后。他出世在南朝梁代的江陵,二十三岁时西魏军攻陷江陵,他当时已在梁朝为官,因此被俘,并被遣送西魏。两年后他举家冒险逃往北齐,想假道北齐返回江南,不料恰好碰到陈霸先废梁自主,建立了陈朝,因而他只好留在北齐。二十年后北齐为北周所亡,他又入周,四年后隋代周,他又入隋。以是他平生经历了南梁、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在这四个朝代都做过官,在北齐仕进的时候最长(二十年),官位也最清显,为黄门侍郎,以是对《颜氏家训》一书他自署“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撰”。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