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2页/共4页]
再讲一个兄弟情笃的故事,配角是王徽之。王徽之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字子猷,他有一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王献之才华纵横,字写得跟爸爸王羲之一样好,父子俩在书法史上合称“二王”。王徽之非常赏识弟弟的才调,感觉本身不如弟弟。有一次,他传闻有一个神通很高深的老道能够把一小我的阳寿加到另一小我的身上,就去找这个老道,说他弟弟才华过他十倍,他但愿弟弟长命,好多做点奇迹,情愿把本身的阳寿送给弟弟。没想到老道算了算,说没体例。王徽之问为甚么,老道说,因为你们两小我的寿命都没剩下多少了,就算把你剩下的阳寿加到他身上也没成心义。公然不久以后他们两个都病了,两家仆人跑上跑下传达兄弟两人的相互体贴。有一天王徽之俄然感觉几天没有弟弟的动静了,想到恐怕大事不妙,就不管本身沉痾在身,立即叫仆人用肩舆抬着本身去看弟弟。成果一到献之家里,公然发明弟弟已经死了,刚设好灵堂。他没说话,也没哭,从墙上取下弟弟平常喜好弹的琴,坐在灵前就弹了起来。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他长叹一声,把琴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人琴俱亡啊。“人琴俱亡”这四个字一向传到明天,还能够让人感遭到王徽之对弟弟的密意和哀思,赛过统统号哭。
先来看一个父敬爱儿子的例子,配角是王戎,就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他生了一个孩子,不幸几个月就死掉了,山涛的儿子山简去慰劳他(王戎是竹林七贤中最小的一个,比山涛要小二十九岁,以是跟山涛的儿子山简春秋差未几),看他哀思得不得了,就对他说,不过是个几个月的小孩罢了,还不懂甚么,用得着这么哀思吗?王戎却答复说:“贤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甚么意义呢?翻译成明天的口语就是:“最上等的人,也就是贤人,会忽视情。而劣等的人呢,底子就不知情是甚么东西。情这类东西就是集合表示在我们如许的人身上。”王戎这句话很驰名,实在就是“贤人有情无情之辩”在当时名流身上产生的结果。最风趣的是“贤人忘情”这几个字,他不说贤人无情,也不正面说贤人有情,而说贤人忘情,“忘”在这里不是健忘,而是忽视的意义。这实在是王弼“贤人有情而不为情所累”的另一种说法。“情之所钟,正在我辈”,说的并不是忸捏,而是高傲。因为前面说了,劣等人底子不晓得情是如何回事,以是“我辈”也即当时的士族精英分子或说名流,才晓得情,以是感情丰富乃是一件可高傲的事,标记本身是分歧于劣等人的上等人。当然他们还没有修炼到贤人忽视感情的境地,但这并不成耻,毕竟贤人只要一个,除了孔夫子以外,谁敢自称贤人呢?既然不是贤人,又怎能忘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