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九章[第5页/共7页]

清谈另有很多讲究。它有必然的法度,有专门的术语,乃至另有道具。这道具就是麈尾,是清谈时拿在手顶用来共怜悯感表达的。当时的麈尾做得极其精彩,名流们拿在手里就是一种很好的装潢,跟美女戴金饰一样。

“清谈误国”之说,最早见于王衍临死时的自责,说:“呜呼!吾曹虽不如前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本日。”厥后干宝在《晋纪·泛论》中攻讦当时清谈之风,说:“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东晋王羲之也曾经对谢安说:“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这些攻讦都还不算非常严苛,也没有直斥“误国”。到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条里,则直言“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乃至以“亡天下”之罪归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故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反动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六合四时犹有动静,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觉得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

清谈到底是甚么呢?如果用一句轻易懂的话来讲,清谈就是魏晋南北朝时士族精英分子的学术沙龙。沙龙(Salon)源自法国话,指的是十7、十八世纪在法国知识分子当中风行的一种交际活动,曾经为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所羡慕,以是沙龙这个外来词比清谈这其中国词更风行。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