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九章[第4页/共7页]

“清谈误国”之说,最早见于王衍临死时的自责,说:“呜呼!吾曹虽不如前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本日。”厥后干宝在《晋纪·泛论》中攻讦当时清谈之风,说:“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俭。”东晋王羲之也曾经对谢安说:“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这些攻讦都还不算非常严苛,也没有直斥“误国”。到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条里,则直言“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乃至以“亡天下”之罪归之: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故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反动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六合四时犹有动静,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觉得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

东晋灭亡今后,江南又前后呈现四个政权,即宋、齐、梁、陈,汗青上叫作南朝。清谈在南朝有没有持续下去呢?我们现在讲魏晋清谈,有些人就误觉得南朝没有清谈了,实在不对,在南朝一百六十多年间,清谈没有断过,一向是贵族知识分子所热中的文明活动。不过南朝的清谈固然也很热烈,在实际上却没有甚么创新,游戏色采减轻了,因此不为学术界所正视,谈到清谈重点都放在魏晋,以是叫魏晋清谈。南朝清谈质量不如魏晋,但如果把它当作可有可无而提都不提,也是成见。我们明天研讨清谈,很多质料实在都是南朝的记录,比方“三玄”一词,最早见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玄学”一词,最早见于沈约的《宋书》,颜之推和沈约都是南朝人。

清谈到底是甚么呢?如果用一句轻易懂的话来讲,清谈就是魏晋南北朝时士族精英分子的学术沙龙。沙龙(Salon)源自法国话,指的是十7、十八世纪在法国知识分子当中风行的一种交际活动,曾经为二十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所羡慕,以是沙龙这个外来词比清谈这其中国词更风行。

第一,三玄及其注解。三玄是清谈所根据的根基典范,就是《周易》《老子》和《庄子》。这三本书是先秦典范中最富于哲理的书,触及宇宙、社会、人生、人道等各方面的根基题目。谈士们从这三本典范中抽出一些根基观点来停止辩论和会商,以是清谈又称谈玄,就是这个启事。清谈中还常常会触及各家注解异同的辩论。

今后今后,“清谈误国”“清谈亡国”便成为众口一词的铁铸公案了。实在顾炎武在这里攻讦的是魏晋时呈现的他以为弊端的一类思潮,既非清谈这类活动本身,也非清谈当中的统统思惟。如果我们细心阐发一下王衍们亡国的启事,明显并不在清谈,而是当时的衮衮诸公(王衍所说的“吾曹”)既无治国的才气又不尽力办事的原因。清谈与国事的干系正如同看书、下围棋、看电影、打高尔夫球与国事的干系一样,实在无所谓误不误的题目。当然,一个负首要任务的政治魁首如果丢下闲事不干,一味沉湎在这些爱好里,当然是要误事的。但误事的是“沉湎”,不是围棋、电影、高尔夫球本身,只要你不沉湎,下围棋、看电影、打高尔夫球都是很好的活动,不但不会误国,并且无益身心安康与精力文明。清谈也是一样,只要政治搞好了,经济搞好了,清谈如何会误国?王导、谢安都是驰名的清谈家,他们何尝误了国,如何到王衍手中就误了国?可见题目不在清谈,题目在王衍。王衍没有经邦治国的本领,又一天到晚高谈阔论,不干闲事,那不误国才怪。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