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中国人必读的十部国学经典》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大学》[第4页/共10页]

②缗蛮黄鸟,止于丘隅:此句出自《诗经·小雅·绵蛮》篇。

当代有想要彰明光亮的德行于天下的人,先要管理好本身的国,想要管理本身的国,就要先整治好家;想要先整治好家,就要先尽力进步本身的品德涵养;想要尽力进步本身的品德涵养,就要先端方思惟;想要端方思惟,就要先使本身的情意诚笃;想要使本身的情意诚笃,就要先充分知识;充分知识的体例在于切磋事物的道理、规律。

【译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敬爱而辟焉①,之其所贱恶而辟焉②,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③,之其所敖惰而辟焉④。故好而知其恶⑤,恶而知其美者⑥,天下鲜矣⑦!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成以齐其家。

【注释】

①此谓知本:这一句与上文反复,程子思疑其为“衍文”。

①大学:先秦期间贵族的教诲分为两个阶段,8岁入小学,学习根基的知识与技术;15岁入大学,学习修身治国的事理。大,古音读“秦”,现在仍读“大”。

《诗经》说:“周文王仪表堂堂,端庄谦逊,他光亮的美德令人们无不尊敬、敬佩。”作为国君,他的言行举止要做到仁爱;作为属臣,他的言行兴止要做到恭敬;作为后代,他的言行举止要显现孝敬;作为父亲,他的言行举止要表现慈爱;与国人来往他应当做到死取信义。

切磋事物的道理、规律才气获得真知;有了丰富的知识才气使意念诚笃;有了诚笃的意念才气使思惟端方;端方思惟,才气进步本身的品德涵养;进步了本身的品德涵养,才气整治好家;整治好家才气管理好国,管理好国才气使天下承平。

《帝典》曰⑤:“克明峻德⑥”。皆自明也。

【译文】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①,一国反叛。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②,一人定国③。

【注释】

④休休:宽大的模样。焉:……的模样,助词。

⑦媢(mào):妒忌。

①道:规律。

十.释“齐家治国”

【译文】

②“外本”句:外,冷淡。内,靠近。争民,与民争利。施夺,实施打劫。

②孔氏: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闻名的思惟家、政治家、教诲家,儒家学学派的初创者。他清算了《诗》、《书》,删修《春秋》,其思惟言行见于他的弟子记录、清算的《论语》当中。

②心不在焉:焉,兼词用法,犹言“于此”,意即“在这里”。全句比方心不专注。

此谓知本①。此谓知之至也。

④如保赤子:据《尚书·周书·康诰》篇作“若保赤子”。是周成王警告泰叔的话,意义是要他庇护布衣如同母亲哺育庇护婴儿一样。赤子,初生的婴儿。

③弟者,以是事长也:弟,音tì,通“悌”。长,指兄长,这里指官吏。意为,人能尊敬兄长,就天然能敬事官吏。

④敖惰:指本身所轻视和怠慢的人。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①,则不得其正;有所惊骇,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长国有而务财用者①,必自小人矣②。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有,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①庶人:布衣百姓。

十一.释“治国平天下”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