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第2页/共10页]
一.“经文”
右经一章①,盖孔了之言,而曾子述之②。其传十章③,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很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有次第如左。
八.释“正心修身”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①,一国反叛。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②,一人定国③。
③断断:诚笃埋头。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①。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②。
【译文】
四.释“止于至善”
①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见《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音luò。只,音zhǐ,语气助词,犹“哉”。
③恂栗(xún lì):描述因惊骇而颤栗。这里指谦恭谨慎的模样。
汤之《盘铭》曰①:“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②《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③是故,君子无所不作其极④。
【译文】
要想管理好国度起首要管理好家庭。不能管理好本家属,却能管理国度的人,还未传闻过。是以品德涵养高贵的君子,即便不分开本身的家属,也能够阐扬管理国度教养人们的感化。家属中的孝道能够用来奉养国君,悌道能够用来敬事官吏,慈道能够用来教养公众。
③命:郑玄《礼记注》以为“当作慢”;程颐以为“当作怠”。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②。
孟献子曰①:“畜马乘②,不察于鸡豚③;伐冰之家④,不畜牛羊;百乘之家⑤,不畜剥削之臣。与其有剥削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义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以是,君王关于政教之言有悖于民气,则百姓心以悖逆之言抵挡。财产不根据常理肆意搜刮而来,终究也会被别人用分歧法的手腕打劫去。
⑤百乘之家:指具有百辆车乘的卿大夫之家。
九.释“修身齐家”
【译文】
三.释“新民”
③《论》、《孟》:《论语》和《孟子》,均为儒家典范。《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行,《孟子》记录孟子的言行。
④得:指达到“至善”境地。
《太甲》说:“要顾念上天付与的光亮任务。”
【注释】
故治国在齐其家。
【译文】
②“君子”句:前一个”贤”字作动词,意尊敬,恭敬。后一个“贤”字作名词,指贤明的君子。亲其亲,前一个“亲”作动词,是敬爱,靠近;后一个“亲”作名词,意为亲族。
【原文】
【注释】
《秦誓》曰①:“如有一个臣②,断断兮无他技③。其心休休焉④,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⑤。寔能容之⑥,以能保我子孙百姓,尚亦无益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⑦;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⑧;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百姓,亦曰殆哉!”
【注释】
【原文】
八.释“正心修身”
⑤格物:切磋事物的道理、规律。
《诗经》说:“啊,前代贤王的品德永不被人忘记。”那是因为后代的君王钦慕品德高贵的前代贤王,酷爱创建基业的前代亲人。百姓这以是不忘前王,是乐于享用前王缔造的安乐局面,利于享有前王所带来的好处,是以,前代贤王永看重史,人们终不能健忘他。
④慎其独:独处时能谨慎不苟。
①“《诗》云”句:此句出自《诗经·周颂·烈文》篇。於戏(wū hū),叹词。此句是墨客叹赞宿世圣王的德泽传播深远,令人不忘之意。前王,指周文王。这里泛指当代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