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朝为田舍郎》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章 立功封官[第2页/共3页]

一名寺人站在殿门外,忽觉遍体生寒,仓猝膜拜下来,大声道:“恭贺陛下,剑南大捷!”

李隆基笑道:“不错,高仙芝与鲜于仲通联名请功,顾青这个名字名列功绩簿第一,朕有些猎奇,究竟多么人才,能令两位功臣联名荐奏呢?”

天宝十年正月,因为南诏兵变,鲜于仲通将杨贵妃劝回长安,回到长安的杨贵妃仿佛翻开了某个心结,出乎料想地主动与李隆基重修于好了。

六十五岁的李隆基表情荡漾雀跃,仰天长笑不已,本日现在的他,终究找回当初意气风发励精图治的贤明帝王的几分风采了。

李隆基这时也听出了兴趣,含笑道:“回绝了?十七八岁的少年,被当今最受天子宠嬖的贵妃娘娘亲身兜揽,竟然还能回绝,端看此举,少年必不凡俗。”

“顾青,顾青……此为何人耶?”李隆基喃喃自语。

杨贵妃白了他一眼,娇媚笑道:“妾可比他大十多岁呢,只是妾的故里可贵出一名国之栋梁,妾至心为故里欢乐,只想帮帮这位小同亲,三郎你乱吃甚飞醋。”

本来汗青上大唐六万将士全军淹没的结局,在这个天下并未产生,不但如此,连战局的胜负都窜改了。

李隆基诛除韦后个人后被立为太子,很快即位为帝,当了天子后,李隆基一向住在兴庆宫里,他也是为了消弭前朝武氏的陈迹。没有人情愿活在别人的影子里,住在仇敌曾经住过的屋子里,特别是一国天子。

说着李隆基令高力士取过纸笔,在纸上提笔写下一行字,搁笔朝杨贵妃笑了笑,道:“娘子故意提带同亲,朕怎能落了娘子的面子?依娘子所言,将他调来长安为官,如何?”

李隆基惊诧半晌后,俄然仰天长笑:“好!确是好动静,朕甚慰。可将捷报誊写,分颁长安朝臣,高仙芝,鲜于仲通,哈哈,好!王师得还,朕当厚赐。”

寺人声音更大了:“陛下,剑南大捷!天宝十载三月廿八,高仙芝与剑南道节度使鲜于仲通于黎州城外安定南诏国兵变,南诏国主阁罗凤兵败自戕,我大唐王师斩敌首一万余级,俘虏三万余,当初参与兵变的南诏国各部首级纷繁向大唐圣天子陛下递上乞降奏表。”

杨贵妃适时巴结道:“妾道贺陛下安定兵变,圣天子威服四海,社稷万代。”

长安城,兴庆宫。

李隆基猎奇道:“此子果然才十八岁?”

连说两句“不错”,杨贵妃心中一动,趁机道:“陛下,人才可贵,怎能落于圣天子彀外,而不被社稷所用?此子能文能武,心性尚坚,若陛下能悉心种植,多少年后,一定不是一棵为大唐社稷遮风避雨的参天大树。”

李隆基表情大好,挥手萧洒隧道:“呈来!”

殿外报信的寺人见李隆基表情很好,仓猝双手高举,奉上一份厚厚的名录,道:“陛下,此为高仙芝副都护与鲜于仲通节度使联名署具的平乱请功名录,请陛下圣裁。”

这些年大唐的军队已渐生老气,曾经无往倒霉,无坚不摧的大唐王师,现在对外交战时偶尔也有一些败绩了,特别是西域和西南的吐蕃,大唐与之交兵多年,胜负常常五五之数,近年对吐蕃更是胜少负多,如许的成果令目空统统自傲心收缩的李隆基尤觉热诚。

杨贵妃是个比较本分的女人,甚少主动掺杂朝政国事,只是李隆基嘴里念叨顾青的名字,杨贵妃对这个名字实在太有印象,因而忍不住惊诧道:“三郎所念的名字,是‘顾青’么?”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