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勇于向对手学习[第2页/共2页]

在办洋务的过程中,曾国藩看到,洋人制造机器,全按照数字推算,此中的记录,均以图纸为按照。但是,因为相互之间文义不通,以是固然每天都和机器打交道,但并不清楚其利用机器与制造机器的道理。要处理这一困难,只要靠翻译,以是曾国藩在“机器母厂”特设“翻译馆”,礼聘英国伟烈亚力、傅兰雅,美国玛高温以及徐寿、华蘅芳等主持译务,这个“翻译馆”就成为中国当局创办的用时最久、出版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中间。

但是,从一部略具雏形的发动机到一艘能够行驶水上的完整轮船,中间另有很大一段间隔,还要停止艰苦庞大的研制事情,这是需求时候的,并且,将来研制胜利,投入批量出产,还需求“制造机器的机器”,不能不预作筹办。1864年1月终究胜利制作了中国造船史上第一艘火轮船,曾国藩定名为“黄鹄”号,预示中国会一飞冲天不再受人宰割。厥后又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第三次调任两江总督,对制造总局的造船事情仍然倾泻了大量的心血。1871年(同治十年)11月19日,他到了上海,又一次观察江南制造总局。这时江南共造轮船四艘,除“恬吉”(后改成“惠吉”号)外,曾国藩为别的三艘轮船定名为“操江”、“测海”、“威靖”号。他登船检阅时,思路万千。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