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学有所用,用中又学[第2页/共2页]

李鸿章构造淮军,参与上海保卫战。新募淮军,一艘船用英国兵舰,由安庆运输颠末南京,承平军却对它接连夹攻。上海之战、姑苏之战,李鸿章所部原有英人戈登统带的常胜军“洋枪军”,与承平军作战,屡战屡胜,故有“常胜军”之誉。常胜军的洋枪洋炮,杀伤力大、射击力远,戈登以少击多,不在话下。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耳闻目睹这些究竟,怎能没有昂扬自强之念?

学有所用,用中又学。如此循环来去,才会学有所成,终有所用。

因为鸦片战役,曾国藩开端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有了最后步的熟谙。咸丰七年(1857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朝野有识人士才如梦初醒,认定国势已处于积弱之下,藩篱既撤,流派敞开,戈矛兵器远不及外人枪炮的锋利。在疆吏当中,则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开端死力倡导自强活动。

军器所的首要成绩是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并进一步造出小火轮,卖力这项事情的是徐寿父子、华蘅芳等人。他们仰仗本身的数学物理知识,按照书上的一张轮机简图,和对在长江上游弋的本国轮船的察看,降服军器所设备粗陋的重重困难,“用心研讨,造器制机,统统事件,皆由手造,不假于外”,由华蘅芳卖力计算,徐寿主持设想、制作,徐寿次子徐建寅“出奇思以佐之”,终究在同治元年(1862年)七月,胜利地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氏亲身旁观了轮机实验的环境,他在日记中描述道:“窃喜洋人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不知矣厂在此根本上,华、徐等人又连续完成了船体的设想和制造,于同治二年(1863年)正月初,造出我国第一只木壳小火轮,交海军蔡国祥营利用。”这年的十仲春二旬日,曾氏“出门至河下看蔡国祥新造之小火轮”,给它取名为“黄鹄”,曾氏登上轮船,行了八九里。他在日记中写道:“该船长二丈八九尺,约计一个时候可行二十五六里”,速率相称于每小时六千米,比人步行快不了多少。但这是光亮的起点,曾氏要求“试造此船,将以次放大,续造多只”。

同治元年(1862年)蒲月,曾氏就构成了成熟的洋务思惟。他在日记中写道:“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动手工夫。但使彼之长技我皆有之,顺则报德,逆则抱怨,亦有其具,若在我者挟持无具,则曲固罪也,直亦罪也。怨之,罪也;德之,亦罪也。本地之人,大家媚夷,吾固无能制之;大家仇夷,吾亦不能用也。”

洋务活动始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原则,推行者勤力躬行,少说实干,这无疑是一种进步。活动固然终究还是以失利末端了,但其与时俱进、学乃至用的精力还是应当获得必定和赞美的。

曾国藩是驰名的实务家,他具有救世的务实态度。这也是他筹办洋务的思惟根本。近代中国,内乱频繁,国难日深,凡有血性的中国人,无不心存忧患认识。林、魏如此,曾国藩也不例外。这类忧患认识,成为他筹办洋务的内涵驱动力。

上一页 设置 下一章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