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齐家治国平天下[第3页/共4页]

纸上得来终觉浅。曾国藩不但在手札中指导曾家后辈不忘修身齐家,更是在实际上榜样带头,并不时监督子侄们的落实环境。他奉告儿子,“吾忝为将相,而统统衣服不值三百金”;又说,“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风俗,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又叮咛主持家事的二弟曾国潢,“吾家子侄,大家须以节约二字自勉,庶几长保盛美”。曾国藩在火线,唯恐其弟在家为他买田置屋,“则寸心大为不安,不特生前做人不安,即身后做鬼也是不安”,并特地给国潢交代:“弟若听我,我便感激尔;弟若不听我,我便恨尔”,“望贤弟千万无陷我于恶。”1867年,当他传闻家中修整宅第用度浪费的动静后,在日记中写道:“接腊月二十五日家书,知修整丰富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故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平生以起屋买田为官吏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糜若此,何颜见人!常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今后诸事豪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后辈,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

农耕社会的特性,儒家文明的浸润,渗入于字里行间。

为人父母,老是想尽体例让后代过上好日子。曾国藩固然对后代的婚事费经心力,但终究成果却并没有如他所愿。特别是几个半子,有的彬彬弱质,英年早逝;有的小时候尚可,长大后成了纨绔后辈;有的婆母凶悍,虐待曾家女人——看来知识分子的家庭并不必然代表着妻贤子孝,又比如西方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老婆也是一名闻名的泼妇。囿于封建礼教及朋友干系,曾国藩常常爱莫能助。比如大半子袁秉桢,婚后透暴露纨绔后辈的风格,曾纪泽“深觉得虑”,写信给父亲陈述其事。曾国藩在复书中也只能说“余本日当作信教之”,“将来或接至皖营,延师教之亦可”,反过来还要劝纪泽等人“于袁婿处规矩均不成忽视”,顾其面子以防自暴自弃。曾国藩对待“袁婿”的态度,并没有使女儿的糊口幸运起来,因为“袁婿”更加猖獗,更加无所顾忌。曾国藩固然愤恚,却也无可何如。当不堪忍耐的曾纪静曾多主要求回娘家住时,却又遭到曾国藩的回绝。无独占偶,《湘军志》的作者王闿运,其半子不务正业,女儿写信向他哭诉,他在复书中气极而写下“有婿如此,不如为娼”的出离气愤之语,但气愤以后也仍然是无法。

曾国藩对儿子有很高的希冀。不管是学业,还是糊口,他都是一一点拨。在读书上,要求他们“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成缺一”。每当看到儿子在信中向他请讲授问,就非常欢乐,并耐烦地予以解答;还要求儿子在复书中对他的解答谈谈体味,如咸丰九年(1859年)给曾纪泽的一封信中提到:“吾前一信答尔所问者三条,一字中换笔,一‘敢告马走’,一注疏得失,言之颇详,尔来禀何故并未提及?今后凡接我教尔之言,宜条条禀复,不成疏略。”

难能宝贵。凡事因其难能,才显宝贵,曾国藩的修身、齐家就是如许。正如他以一介儒生、文职官员,而能墨绖出山,建立起一支“别开生面”的军队,并靠着这支厥后被称为“湘军”的勇营武装毁灭了波澜壮阔的承平天国反动。前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身已修,家已齐,接下来,就应当是考取功名,缔造奇迹,治国平天下了。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