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曾国藩修身十二法》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处事稳健有耐心[第2页/共4页]

曾国藩乃至把这套“主客论”进而推到了计谋题目上。他攻讦江南大营之以是失利,是因为他们对于“表里主客情势全失”。茂发、和春只专注金陵一隅,而不顾对金陵上游的争夺,在江北,连与江浦、六合紧连的和州、有为一带也不去占据,安庆、庐州更不在他们的战役全局的投影以内。在江南,对与江南大营毗邻的皖南地区,未严加节制,以稳固大营的火线,这叫做全失表里之势。与此同时,茂发、和春又按照朝廷的旨令,“援浙、援闽、援皖、援江北,近者数百里,远者二三千里,救兵四驰,转战不归”,被承平军各个击破。如冯子材率五千人援江北大营,几被全歼于小店;在六合、浦口之役中,李若珠部五千余人全数被歼于扬州,张国棵大败于浦口,周天培部全军毁灭。仅这两次战役,共丧失“兵勇一万数千名,精锐失之过半”,这叫做全失主客之势。江南大营的表里、主客之势之以是全失,曾国藩以为,这是因为茂发等“不能从大处落墨,空处着笔也”。

总之,曾国藩的这些事例说了然一个事理:不但当官要耐烦,并且人做任何事都要耐烦。人生之事,十之八九分歧适情意,怨天尤人总不是体例,只要静下心来沉着思虑、慎重措置才是底子之道。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局势的生长更加混乱,小我越节制不住大局。

为了去掉好胜好名的私念,曾国藩常用“不忮不求”作为治心的首要内容。他说:“我这一辈子粗读儒家典范,瞥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中最首要的是‘不忮不求’。忮,就是嫉贤害能,妒功嫉宠。以是说‘怠惰的人本身不能涵养,妒忌人的人又怕别人有涵养的人就属于这一类。求,就是贪利贪名,怀士怀惠’。以是说‘没获得的时候想着获得,已经获得了又怕失掉’的人就属于这一类。‘忮’不常常表示出来,每逢产生闪现都是在那些名声奇迹相称,权势职位相称的人当中;‘求’也是不常表示出来的,每逢产生闪现都在事物相互承接,升迁相互妒嫉的时候,要想造福,先要去掉‘忮’心,以是说‘人能够完整没有害人的心,那么仁就用不完了’。要想建立品德,先要去掉‘求’心,以是说‘人能完整没有盗窃的心,那么义就用不完了’。不去掉‘忮’,满怀都是波折;不去掉‘求’,满腔每天都是卑污,我对于这两项常常加以降服,只恨没能够打扫洁净。你们要想心肠洁净,该当在这两项上狠下工夫,并但愿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警戒。每天都在功利场里,能够不忮不求的人,真能够说是大彻大悟了。可惜这番事理太高了,不能向平常人讲说罢了!”

正因为稳慎,曾国藩又提出了“以主待客”的原则。他说:“兵不得已而用之,常存不敢为先之心,须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也。”这里所说的打第一下打第二下,不是从战役谁公理谁不公理的角度说的,而是指详细战役战役中,谁先脱手,何时脱手的题目,即战役战役何者为主、何者为客的题目。以是他说:“古之用兵者,于‘主客’二字精审也。”何谓主客?曾国藩列举道;“守城者为主,攻者为客;守堡垒者为主,攻者为客;半途相遇,先至战地者为主,后至者为客;两军相持,先号令放枪者为客,后号令放枪者为主;两人持矛相搏斗,先脱手戳第一下者为客,后脱手即格开而即戳者为主。”如何措置主与客?他说:“凡出队有宜速者、宜迟者。宜速者,我去寻贼,先发制人者也;宜迟者,贼来寻我,以主待客者也。主气常静,客气常动。客气先盛而后衰,主气先微而后壮。故善用兵者,最喜做主,不喜做客。”他批评湘军将领说:“克日诸名将,多会堂好先去寻贼,李希庵好贼来寻我。休、祁、黟诸军但知先发制人一层,不知以主待客一层。”以主待客,既能够逸待劳,养精以应敌,又可静以审势,乘机以破敌。以是,曾国藩以为,以主待客是致敌而不至于敌的最妥当的方略。“凡扑人之墙,扑人之潦,扑者客也,应者主也。我若越壕而应之,则是反客为主,所谓致于人者也。我不越壕,则我常为主,这就是所说的致人而不被人致。”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