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版本和注释说明(1)[第3页/共4页]
[25]法国大反动产生于1789年至1799年,对欧洲的影响极其深远,它标记取君主制、封建制和罗马上帝教在欧洲的式微,以及民主制和民族主义的鼓起,以是下文说“很多墨客唱起新的歌曲”。
[9]遵循英国圣公会的打扮轨制,只要主教和大主教才气够穿绑腿(gaiters)。这些初级神职职员因为常常需求骑马,以是其教袍长度仅至膝盖,又用筒状绑腿收束裤管,便于平常行动。
[24]双行体(Couplet)是英文诗歌中的一种情势,由两个韵律的句子构成,有压韵和不压韵两种。初期英文诗歌多为压韵双行体(rhymed couplet),如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乔治・克雷布的诗歌也多采取这类情势。
[37]《圣经・传道书7:6》:“愚人的笑语好像锅底下柴火的噼啪声。”
[18]《泰晤士报》(Times)是英国伦敦一份日报,创办于1785年;《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02年创刊,是该报的副刊,1914年起独立出售,因其高质量的文学艺术批评,在本地享有很高的名誉;二者迄今仍在发行。
[16]按照暮年英国的币制,硬币按币制大小顺次为5镑、2镑、1镑、1克朗、半克朗、弗罗林、先令、6便士、格罗特、3便士、便士、半便士、法星、半法星、1/3法星和1/4法星。1克朗即是1/4镑、5先令或者60便士。此中1克朗即是1/4镑、5先令或者50便士。
[45]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英国墨客、作家、翻译家和布料斑纹设想师。莫里斯设想的布匹以用料上乘、气势复古和崇尚天然著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很受英国上层阶层和中等阶层欢迎。
[8]解经(Exegesis)本来专指基督教会解读《圣经》笔墨的学问,现在含义有所扩大,包含订正各卷经文作者、版本源流等其他研讨范围。
[23]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1744),英国墨客和翻译家,以豪杰双行体(Heroic Couplet)诗歌驰名,他翻译的荷马诗作《伊利亚德》和《奥德赛》也获得了庞大的胜利。
[27]约翰・济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墨客,代表作有《夜莺颂》、《致春季》等。
[46]代尔夫特(Delft)是荷兰都会,在鹿特丹以北、海牙以南,汗青上以出产高品格的青花瓷器闻名。
[38]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是伦敦最核心的地区,白金汉宫、国会、辅弼府等首要权力机构的地点地。
[20]泛指《希伯来圣经》中的先知书,共八卷,别离为:《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和《小先知书》。这些经文成书于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之间。特别是指属于《小先知书》中的《约拿书》(Book of Jonah)。《约拿书》预言了尼尼微的毁灭,其成书时候约在公元前793年至公元前758年之间。
[47]崔尼街(Cheyne Walk)位于伦敦切尔西,很多画家、作家曾经糊口在那边,如惠斯勒、乔治・艾略特和亨利・詹姆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