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袁腾飞讲历史》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三、隋唐宋明清制约相权,巩固皇权[第1页/共2页]

六部尚书直接对天子卖力。本来隋唐是三省六部,到了宋朝更进一步,在三省的根本上又建立了二府三司,宰相、枢密和三司,进一步把三省的权柄分化,相权相对于皇权就非常弱。到了元朝,中书省集权,尚书、门下全没了,是以权臣辈出。好几个天子不得好死,被宰相行刺了。

(一)隋、唐实施三省六部制

在隋朝之前,权臣篡位的事儿,史不断书。曹操做了丞相,根基上篡位了,他儿子完成了这个行动。曹魏几十年以后,被司马氏篡了。在魏晋南北朝乱世之时,你要做了丞相还不篡位的话,老百姓都替你焦急,你都做丞相了,如何还不篡位,还不改朝换代?杨坚也是因为做了丞相,篡了北周的江山。以是他一当天子,就怕这类事儿产生在子孙身上。那如何办呢?减弱相权,一分为三。

隋文帝在中心建立了三省六部,三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卖力草拟政令,门下省卖力考核政令,尚书省卖力履行。在尚书省之下,设立了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吏部卖力官吏的考核任免;户部卖力户口和财税;礼部是管礼节和教诲的,乃至还承担一部额交际职能;兵部管军政,包含武将的考核任免,军队的招募;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扶植。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时初创的,到唐朝的时候趋于完美。

到了宋朝,又设置了参知政事,作为副相,宰相的数量就越来越多了。设枢密使管军事,本来的丞相是上马管军、上马管民,因为兵部是归三省中的尚书省管。现在设立枢密使,把宰相的军权夺了。以是枢密跟宰相并称二府:东相、西相。又设了三司使管财务。本来的户部附属于尚书省。现在又设立三司使管财务,相权就更加被减弱了。

三省的正副长官都是丞相,中书、尚书两省的长官叫令,副长官叫仆射;门下省的长官叫侍中,副长官叫侍郎;六部的长官叫尚书,副长官也叫侍郎。副职分摆布。如许一来,三省的正副长官就是三三见九。当然不必然满编,比如尚书令,李世民做秦王时当过,以是等李世民即位以后,有唐一代就不再设立尚书令。因为当年太宗天子做过这个职务,大臣们谁还配做这个职务?

但是宰相普通得有好几个。到了唐朝中期,天子设立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职务是临时性的,只要给你加上这个衔儿,你就相称于宰相,不管你现在是几品官。宰相就由牢固的变成临时的了。如果正式任命宰相,夺职是有一套严格法度的,现在宰相变成临时工了。比如说,国度公事员晋升应当是逐级晋升――科长、副处长、正处长、副局长、正局长……你现在不是处长吗?加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你就相称于宰相了。哪天皇上看不上你,把这个衔儿一摘,你归去接着当处长去。既然设立了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三省的长官就变成了虚衔,或者底子不设,遇缺不补。

(三)明朝拔除了丞相轨制

从这个时候开端,由独相生长到群相。宰相由一个变成一窝。

在清朝,康熙设南书房,但南书房名不正言不顺。厥后,雍正设军机处。这标记取皇权独裁达到了颠峰,到了清朝,内阁也变成了虚衔。

六部尚书直接对皇上卖力,皇上兼任辅弼。应当宰相干的活儿,皇上给干了,这下皇上忙不过来了。朱元璋均匀一天要看三百多件奏章,脑袋都大了。“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充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因而设立殿阁大学士,由翰林学士入值,帮忙他看奏折。这些翰林学士品级很低,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到宣宗朝,翰林学士品级就越来越高了。厥后学士管部,由六部尚书兼任内阁大学士,内阁就变成了实际上的宰相。但是和本来的宰相比拟,权力大大缩小了。宰相是有本身的办公府地的,中国当代文官加衔最高的是开府仪同三司,开府建节,申明你的职位高。开府才气够辟僚属,像汉朝宰相的十三曹,一个庞大的办公机构。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