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正解(上)[第1页/共6页]
枪和矛一样,是当代疆场上利用最广的长形刺兵,後汉已有载录,但是刀刃锐长,还未离开锋芒情势。因为长矛利用不便,晋代开端逐步风行用枪,当时所用的青铜锋芒,体制也较之前略小,已与後世的铁枪头相类了。唐朝善枪者甚多,《五代史?王彦章传》说:彦章为人饶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持一铁枪,骑而驰突,奋疾如飞,而别人莫能举也,军中号王铁枪。宋朝以後,矛在根基上就被枪所代替了,曾公亮的《武经总要》就列举了十八种宋朝长杆铁枪,此中有:捣马突枪、双钩枪、环子枪、单勾枪、拐枪、拐突枪、锥枪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极善使枪,至今另有岳家枪法。《宋史?李全传》:李全“以弓马矫捷,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全妻杨氏,“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手”。
十八般兵器——刀
上述剑制,大略相沿于太古,历代仍多变动,自秦至宋,改易尤钜。郑锷云:“若以秦汉之剑与宋时之剑比较,则宋时长剑有二十一寸三分,汉时长剑仅十七寸九分。宋时短剑十五寸二分,汉时短剑仅十寸五分,故宋时之剑较汉时之剑长,且品格更优”。言虽如此,当有所据,然亦不便苟同。盖以剑之用处,虽非专供殛毙,亦为文士之饰品,然究仍以防身拒敌为主,如剑长则应用不便,剑短则难期致远,短者轻而不易击坚,父老重而挥动迟缓,二者均非剑制所宜。证以古籍有言:“汉高祖仗三尺剑而得天下” ,则汉朝剑长不及两尺之说谅有所误。若综合剑史所记,大略古剑之长,由一尺三寸至四尺多不等,其重量则为二至三斤,正符因人设制,应属可托。
十八般兵器——弩
从征军士多用刀而鲜用剑,佩刀者渐多于佩剑者,这明显对剑术的生长有相称的阻 感化。
宋朝,秉承三国、两晋、隋、唐之制,传统单刀只一色,刀形粗笨,铁刃也宽。其他大刀则广用之,有屈刀、掩(揠)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等。
汉朝剑术已甚精备,斗剑中显现了技艺成就的深浅。曹丕《典论?自叙》:“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别,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于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尝与平虏将军刘勋、奋威将军邓展等共饮,宿闻展善有手臂,晓五兵,又称其能白手入白刃。余与论剑很久,谓将军不法也,余顾尝好之,又得善术,因求与余对。时酒酣耳热,方食芊蔗,便觉得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摆布大笑。展意不平,庋更加上。余言吾法急属,难相中面,故齐臂耳。展言愿复一交,余知其欲突以取交中也,因伪深进,展果寻前,余却脚?,正截其颡,坐中惊视。余还坐,笑曰:昔阳庆使淳于意去其故方,更授以秘术,今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伎,更受要道也。”一坐尽欢。(《三国志?魏书?文帝纪》裴松注引)这段有声有色的记录,反应了当时剑术的高超和斗剑风的昌隆。
北宋时,床弩流行,《武典范要》载有双弓的双弓床弩、大合蝉弩、斗子弩和三弓的手射弩、三弓弩。明朝末年,弩渐式微,清朝军队已经不消为战役兵器了。
弩的射程比弓远。
汉刘熙《释名?释兵》:弩,怒也,有执怒也。其柄曰臂,似人臂也。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牙外曰郭,为牙之规郭也。下曰县刀,其形然也。含括之口曰机,言如机之巧也,亦言如流派之枢机开阖有节也。
晋代的弩较汉朝大,有“万钧神弩”之号。如晋安帝义熙六年十仲春(西元410)刘裕用万钧神弩,连破卢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