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注释[第2页/共11页]
[44]杜景俭,《新唐书》作杜景佺。救援李昭德一事,仅见《新唐书·杜景佺传》。四大法官的说法,见两《唐书》之杜景俭传。
[26]对此,《唐会要·皇后》的记录是:时,上(李治)在东宫,因入侍,悦之。太宗崩,(武媚娘)随嫔御之例削发,为尼感业寺。上因忌辰行香见之,武氏泣,上亦潸然。至于两人见面的时候,史无明载,应当是永徽元年的蒲月二十六日。因为武媚娘再次入宫为昭仪是在永徽二年的八月到十月间。
[14]见两《唐书》之李承乾传。
[3]见《新唐书·滕王元婴传》。
[42]见《新唐书·诸帝公主传》。
[32]徐敬业兵变日期据《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24]《新唐书·王皇后传》便称“武后知之,促诏杖二人百”如此,仿佛就连虐杀都获得了高宗批准。此殊难堪解,故存疑。
[21]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垂拱二年三月条。
[1]以下所述武承嗣事,无另注者均见两《唐书》之武承嗣传。
[13]关于洛阳明堂的扶植时候,《旧唐书·礼节志二》称垂拱三年春拆迁,四年正月五日完工。《新唐书·则天皇后纪》称垂拱四年正月拆迁,十仲春完工。《旧唐书·则天皇后纪》和《资治通鉴》卷二百四称垂拱四年仲春拆迁,十仲春完工。今从后者。
[48]关于中宗李显之死,《新唐书·中宗纪》只说天子崩,却又在前文加了一句:皇后及安乐公主、散骑常侍马秦客反,明显是表示韦皇后与中宗之死的干系。但同书韦皇后传则明白说“帝遇弑”。《旧唐书·中宗纪》的说法是:帝遇毒,崩于神龙殿。前文则是:时安乐公主志欲皇后临朝称制,而求为皇太女,自是与后同谋进鸩。《资治通鉴》卷二百九景云元年蒲月条说得更明白:散骑常侍马秦客以其医术,光禄少卿杨均以烹调技术,而得以进宫,成为韦皇后的情夫,又惊骇被中宗发明;安乐公主则但愿母后临朝,本身做皇太女。是以四人同谋在馅饼里放毒药。
[22]以上见两《唐书》之吉顼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六久视元年正月条。
[28]唐朝官制,官阶九品并分正、从、上、下。侍御史从七品上,给事中正五品上。正七品下,正七品上;从六品下,从六品上;正六品下,正六品上;从五品下,从五品上;正五品下,正五品上,十阶。见《旧唐书·职官志一》。
[4]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上元二年四月条。
[2]见《贞观政要》卷四,《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贞观十七年闰六月条。
[33]见《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3]高宗与敏之的起疑,见《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罪名及死,见《旧唐书·武承嗣传》;全数环境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咸亨二年四月条。
[8]见《旧唐书·张行成传》。
[49]见《旧唐书·褚遂良传》,《新唐书·李绩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永徽六年玄月条。
[20]据雷家骥《武则天传》。
[12]则天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因为她即天子位时,是在洛阳宫的南面正门“则天门”;另说是典出《论语》:“唯天为大,唯尧则之。”不过就连这个称呼,也被厥后的天子改了几次,比如“天后”“大圣天后”“圣帝天后”等。开元九年(721),著作郎吴兢编撰《则天实录》,开端利用则天二字概括性地称呼这位既是皇后又是天子的女人。陈寅恪先生《唐朝政治史述论稿》利用“武则天”称呼后,武则天便成了她最通用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