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女皇武则天》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6章 注释[第3页/共11页]

[21]《旧唐书·高宗废后王氏传》一方面称“武昭仪令人皆缢杀之”,另方面又补述用刑及置于酒坛等情节,已是自相冲突。

[33]来俊臣的起家时候,两《唐书》之苛吏传都含混其词称为“天授中”,《唐会要·苛吏》记在载初元年玄月,《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元年七月条则已有“逢来俊臣、侯思止必死”的说法。按该年玄月改元,故天授元年七月即载初元年七月。来俊臣应是反动前夕成为苛吏的。

[28]唐朝官制,官阶九品并分正、从、上、下。侍御史从七品上,给事中正五品上。正七品下,正七品上;从六品下,从六品上;正六品下,正六品上;从五品下,从五品上;正五品下,正五品上,十阶。见《旧唐书·职官志一》。

[12]以上情节以《旧唐书·来俊臣传》所述最为详确,今从之。

[21]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垂拱二年三月条。

[17]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四天授二年玄月及十月条。

[26]关于李义琰的身份,因为野史记录恍惚,实在不能肯定。雷家骥《武则天传》以为他此时已经同中书门下三品,胡戟《武则天本传》则是以为是过后担负相职,本书姑从雷说。

[37]见《旧唐书·则天皇后纪》。长孙无忌的官爵已于上元元年(674)诏复,并听陪昭陵,故不在名单中。

[17]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永隆元年八月条。

[19]见《新唐书·濮王泰传》。

[22]据《旧唐书·高宗纪下》,上元二年(675)三月,高宗风疹不能听政,政事皆决于天后。但该书称是时高宗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有误(详后)。四月,李弘即归天。高宗欲让位于李弘事,见《皇太子谥贡献天子制》和《贡献天子睿德记》。

[47]见《资治通鉴》卷二百八景龙元年七月条和玄月条。

[38]见《全唐诗·则天皇后》。

[36]以上均见《新唐书·上官仪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所记略同。

[42]刘仁轨与武则天的干系,请参看雷家骥《武则天传》。

[20]据雷家骥《武则天传》。

[4]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二上元二年四月条。

[37]见《新唐书·褚遂良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九永徽六年玄月条。

[28]这类能够性是胡戟先生提出的,见胡戟《武则天本传》。考虑到李贤生于永徽五年(654)十仲春十七日,是以这类能够性是存在的,起码能够参考。至于这一奥妙由明崇俨发明并奉告武则天,纯系本书猜想,没有证据,读者无妨姑妄听之。但据《旧唐书·明崇俨传》,明崇俨官拜正谏大夫入宫供职,恰是在仪凤二年(677),他又“私奏”李贤不堪秉承,不能不让人思疑有关李贤出身的传言就是他悄悄漫衍乃至用心制造的。

[27]关于本段史实,野史和别史众说纷繁,尤以《狄梁公传》所记富有戏剧性,乃至于《资治通鉴》简朴到只要一句话,并在《考异》中长篇大论予以辨证。本书兼采诸传,而以逻辑与常情常理综述之。

[39]见《新唐书·诸帝公主传》。

[22]以上见两《唐书》之吉顼传,《资治通鉴》卷二百六久视元年正月条。

[14]请参看雷家骥《武则天传》。

[32]徐敬业兵变日期据《新唐书·则天皇后纪》。

[39]见两《唐书》之裴炎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光宅元年玄月条。以下无另注者均据此。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