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注释[第1页/共7页]
[12]“和尚”是梵文“邬波驮耶”的不切当音译,也写作“和上”。上与尚都有高贵的意义,是以“和尚”也是意译。邬波驮耶在印度原为“师父”的俗称,中国佛教典范普通用于对佛西席长的尊称,厥后变成对和尚的通称。
[2]见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南北学者之病》、鲁迅《北人与南人》。
[5]苏维汇王国建立于公元409年,比西哥特王国早,但西哥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帝国承认的蛮族王国(请参看刘明翰主编《天下史·中世纪史》),是以这里不将苏维汇王国和公元568年才建立的伦巴德王国计算在内。
[6]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2]1965年,辽宁省北票市冯素弗石椁墓中出土的双马镫,是现存天下最早的双马镫什物,比欧洲出土的早三百年以上。冯素弗是十六国期间北燕鲜卑化的汉人贵族,死于公元415年。1977年,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北魏中期墓葬出土的陶马俑上绘有一对马镫,亦为拓跋鲜卑人利用马镫的什物见证。
[30]见《宋书·顺帝纪》、《南齐书·王敬则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五。
[20]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卿希泰、唐大潮《玄门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寇谦之条。
[15]次于拓跋焘的有两个:拓跋珪在位二十四年,享年三十九岁;拓跋宏在位二十八年,享年三十三岁。
[21]见《晋书·赫连勃勃载记》、《魏书·崔浩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八。
[6]请参看(英)韦尔斯《天下史纲》、(英)戴维斯《欧洲史》。
[23]关于罗马,请参看(英)韦尔斯《天下史纲》。
[34]见《梁书·萧正德传》、《南史·萧正德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31]以上见《魏书》之《任城王云传》、《李冲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八。
[10]见《晋书·王凝之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6]见《魏书》目次。
[39]见《梁书·萧正德传》、《南史·萧正德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25]见《魏书·宣武灵皇后胡氏传》。
[35]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
[10]见《南史·孔范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六。
[4]比如(英)韦尔斯《天下史纲》即将中国匈奴人称为Huns。但(英)约翰·曼《上帝之鞭阿提拉》一书译者谢焕以为中国匈奴人的英文名应是Xiongnu。
[29]见《晋书》之《苻坚载记下》、《慕容垂载记》,《资治通鉴》卷一百五。
[3]这六个小天子是:宋前废帝刘子业,十七岁;宋后废帝刘昱,十五岁;宋顺帝刘准,十三岁;齐恭王萧昭文,十五岁;齐和帝萧宝融,十五岁;梁敬帝萧方智,十六岁。
第四章
[30]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7]公元573年,陈宣帝伐北齐,江北诸郡次第光复。579年,北周霸占寿阳,又尽收陈江北之地。
[24]陈寅恪先生即以为,崔浩之死既不是因为夷夏之辨的民族题目,也不是因为佛道之争的宗教题目,而是因为社会阶层题目。见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报告录》。
[23]以上见《魏书》之《崔浩传》、《高允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
[25]见《魏书·高允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五。
[4]请参看(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