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南朝,北朝》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7章 注释[第1页/共7页]

[32]见《梁书·武帝纪下》、《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20]以上阐述请参看(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第四章

[37]关于这段汗青,西方史学家著作甚多,恕不一一列举。

[31]以上见《魏书》之《任城王云传》、《李冲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八。

[13]北周武帝宇文邕攻陷邺城是在建德六年(577)正月,归天是在建德七年(578)六月。

[19]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六之《考异》。

[30]见《南史·郭祖深传》。

[14]见《魏书·崔玄伯传》。

[32]见《晋书·佛图澄传》。

[15]见《晋书》之《刘牢之传》、《刘敬鼓吹》。

[18]请参看卿希泰、唐大潮《玄门史》。

[2]见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南北学者之病》、鲁迅《北人与南人》。

[42]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樊树志《国史提要》。

[17]东汉光武帝定都洛阳在公元25年,刘曜攻陷洛阳在311年。

[11]见《晋书·孝愍帝纪》。

[29]梁武帝要求群臣称本身为天子菩萨,见《魏书·萧衍传》。

[12]“和尚”是梵文“邬波驮耶”的不切当音译,也写作“和上”。上与尚都有高贵的意义,是以“和尚”也是意译。邬波驮耶在印度原为“师父”的俗称,中国佛教典范普通用于对佛西席长的尊称,厥后变成对和尚的通称。

[29]如《三国志·邓艾传》即称:“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卫颎传》则称:“诸将各竞招怀,觉得部曲。”又请参看翦伯赞《中国史纲领》。

[45]见《大正藏》卷五十二。

[20]见《晋书·苻坚载记上》。

[30]见《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按:冯太后政变是在北魏天安元年(466)仲春二十五日(庚申),拓跋宏出世则在皇兴元年(467)八月十四日(戊申)。是以即便拓跋宏系冯太后之子,政变时也不会有身。

[7]公元573年,陈宣帝伐北齐,江北诸郡次第光复。579年,北周霸占寿阳,又尽收陈江北之地。

[15]请参看钱穆《国史纲领》。

[18]据《晋书·安帝纪》,桓玄称帝,是在元兴二年(403)十仲春二十九(壬辰);刘裕起兵,则在次年仲春二十三(乙卯)。

[28]见《宋书》之《孝武帝纪》、《二凶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

[37]见《梁书》之《萧坚传》、《萧确传》,《资治通鉴》卷一百六十二。

[24]美国汗青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也以为,罗马跟中国一样,进步到必然程度就再也不能进步了。请参看其所著《环球通史》。

[27]见《魏书·文成文明皇后冯氏传》,同时请参看樊树志《国史提要》。

第二章

[14]见《高僧传·佛图澄传》。

[11]以下关于佛图澄事迹,均见《晋书·佛图澄传》,并请参看《魏书·释老志》、《高僧传·佛图澄传》、《世说新语·言语四十五》及刘孝标注引《澄别传》、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佛图澄条。

[17]见《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民族卷》。

[34]请参看钱穆《国史纲领》。

[15]见《晋书·佛图澄传》。

[10]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中国史纲领》、(日)川本芳昭《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