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8章 注释[第3页/共5页]

[10]事见《史记·张仪传记》。

[24]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4]鲁桓公身后,鲁文姜与齐襄公的偷情,《春秋》的记录有:鲁庄公元年三月,夫人孙(逊,私奔)于齐;二年十仲春,会齐侯于禚(读如酌);四年仲春,享齐侯于祝丘;五年夏,如齐师;七年春,会齐侯于防;七年冬,会齐侯于榖。齐襄公被杀后,文姜曾于鲁庄公十五年如齐。此行是否意在与齐桓公偷情,不详。但此年系齐桓公始霸之年。而后,文姜又于庄公十九年和二十年,两年之间两次到了莒国。去干甚么,不清楚。一年后,即鲁庄公二十一年,文姜归天。

[14]请参看《史记·秦始皇本纪》。

[3]冯的,是欢的异体字。《战国策》作冯谖(读如宣)。

第六章

[27]初税亩是经济体制鼎新,作丘甲是军事体制鼎新。鼎新的详细内容和体例,学术界的说法莫衷一是。但能够必定,初税亩和作丘甲的成果,是旧体制崩溃了。特别是税亩制的实施,意味着井田制的崩溃。经济根本变了,上层修建也非变不成。

[15]以上事见《左传》之定公三年、四年。

[10]请参看童书业《春秋史》。

[33]事见《左传·定公八年》。

[5]本节事见《左传》之隐公元年至桓公二年,《史记》之《鲁周公世家》、《宋微子世家》。

[14]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12]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

[4]吴国的国名始见于《春秋》,吴国君主始见于《左传》,都在鲁成公七年(前584)。

[5]鲁桓公是鲁惠公的嫡子,鲁隐公的弟弟。公元前712年,鲁国大夫羽父行刺了隐公,立桓公为君。桓公在位十八年,无大政绩亦无大错误。他的窝囊,当是鲁国的窝囊。

[26]事见《国语·吴语》。

[11]见《国语·齐语》。

[5]请参看《荀子·议兵》。荀子是反对屠城的。但他特别提出“不屠城”,则申明屠城之事已经产生。

[43]晋是西周最早的封国之一,始封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始封之地为唐(今山西省太原市),后改名晋。成侯时迁都曲沃,穆侯时迁绛(翼),景公时迁新田(今山西省侯马市),亦称绛,旧都则为故绛。

本卷所据史实及部分观点,请参看《左传》、《国语》、《史记》、范文澜《中国通史》、翦伯赞《先秦史》、童书业《春秋史》。

[8]请参看《左传·文公十七年》。

[32]事见《左传·定公五年》。

[2]语见《左传·隐公十一年》。

[19]语见《左传·昭公四年》。林则徐的“苟利国度存亡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今后化出。

[8]请参看《国语·越语下》。

[2]请参看《孟子·滕文公下》。

第一章

总注

[6]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15]《淮南子·原道训》称:“九疑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因而民人被发文身,以象麟虫。”

[23]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元年、二年。

[21]请参看《史记·齐太公世家》。

[13]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3]如果在齐桓公前面加上郑庄公,在楚庄王前面加上楚灵王,结论也一样。

[4]据《史记》之《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并请参看雷海宗《中国文明与中国的兵》。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