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8章 注释[第2页/共5页]

[13]见《论语·宪问》。

第一章

[14]关于连坐的解释,请参看王伯祥《史记选》。

总注

[6]赵籍是赵襄子侄孙,魏斯是魏桓子之孙,韩虔是韩康子之孙,绛即今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即今山西省闻喜县。

[2]事见《左传·宣公十一年》。

[20]事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9]本段请参看翦伯赞《先秦史》、杨伯峻《春秋左传注》。翦伯赞《先秦史》称,《左传》一书中与战役有关之名词的呈现次数,总计侵60次,伐212次,围40次,入27次。

[31]事见《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6]事见《左传·哀公十一年》。

[6]以上庞大干系,系按照《左传》及杨伯峻的注所推定。

[23]事见《左传》之哀公元年和十一年。

[13]请参看沈长云、杨善群《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第五章

[6]以上管仲的治国方略请参看《国语·齐语》。

[15]刘向的《战国策序》就说:“战国之时,君德陋劣,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统统之权。”此说甚为有理。

[30]请参看《史记·秦本纪》、《左传·文公六年》。

[14]请参看范文澜《中国通史》。

[11]语见《左传·昭公三十年》。

[2]文姜嫁到鲁国,是在鲁桓公三年(前709)。当时做父亲的齐僖公曾一起相送而至于讙(读如欢,鲁国地名,约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仿佛对文姜不太放心。实际上此前他曾想把这个女儿嫁到郑国,却被婉拒。鲁桓公携文姜访齐,则是在公元前694年。其间襄公与文姜兄妹,应有十五年未曾见面。此次相逢,天然如干柴烈火,不成便宜。

[16]事见《左传·襄公八年》。

[27]语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3]请参看《史记·楚世家》。

[29]事见《左传·定公十四年》。

[5]鲁桓公是鲁惠公的嫡子,鲁隐公的弟弟。公元前712年,鲁国大夫羽父行刺了隐公,立桓公为君。桓公在位十八年,无大政绩亦无大错误。他的窝囊,当是鲁国的窝囊。

[12]请参看张荫麟《中国史纲》。

[2]楚穆王灭江,在鲁文公四年(前623);灭六,灭蓼,在鲁文公五年(前622);伐郑,侵陈,在鲁文公九年(前618);伐麇,在鲁文公十一年(前616);围巢,在鲁文公十二年(前615)。

[2]有学者以为,楚灵王才是真正的霸主(请参看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则此处亦可改成“公元前538年,楚灵王称霸”。

[14]见《左传·哀公七年》。

[19]语见《左传·昭公四年》。林则徐的“苟利国度存亡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当今后化出。

[11]荀子比较过分歧王国的军事轨制,以为像齐国那样用钱嘉奖的雇佣军式军队是“亡国之兵”;魏国那样用免税来嘉奖的是“危国之兵”;用赐爵来嘉奖的秦军最有战役力。正如齐军打不过魏军,魏军打不过秦军,秦军也不成能克服齐桓和晋文,更不成能克服商汤和周武的军队。因为齐桓、晋文靠的是规律严明,商汤和周武的则是仁义之师。请参看《荀子·议兵》。

[23]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元年、二年。

[9]本章触及的商鞅事迹除另有注释者外,均见《史记·商君传记》。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