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8章 注释[第1页/共5页]

[13]见《论语·宪问》。

[22]语见《左传·昭公六年》。关于叔向,请参看《芳华志》。

[10]事见《史记·张仪传记》。

[5]本节事见《史记·吕不韦传记》和《战国策·秦策五》。

[23]以上事见《左传》之昭公元年、二年。

[18]春秋止于何时,学术界有争议。但《春秋》经文止于鲁哀公十六年(前479),最后一行是“夏四月己丑,孔丘卒”;传文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最后一行是“智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三家分晋,则在鲁悼公二十八年(前440),间隔吴国灭亡三十三年。

[32]事见《左传·定公五年》。

[1]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

[16]见王充《论衡·效力》。

[26]事见《国语·吴语》。

[15]以上事见《左传》之定公三年、四年。

[1]本节与下节所述史实,请参看《史记》之《苏秦传记》和《张仪传记》。

[28]初税亩在鲁宣公十五年,《左传》的批评是“非礼也”。作丘甲在鲁成公元年,《左传》的说法是“为齐难故”。

[7]请参看《国语·齐语》。

[29]见《史记·秦本纪》。

[6]语见《左传·宣公十一年》。

[8]北方诸国的称王时候已没法确知,司马迁说最早是秦惠王(请参看《史记·周本纪》)。但秦惠之前,齐威和魏惠,另有韩和燕,仿佛已都是王衔,只要赵国称王最晚。

[20]事见《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6]以上管仲的治国方略请参看《国语·齐语》。

[46]事见《左传·定公十三年》。

[4]据《史记》之《秦本纪》与《秦始皇本纪》,并请参看雷海宗《中国文明与中国的兵》。

[47]春秋时,县大于郡;战国和战国今后,郡大于县。

[7]楚国令尹子西说,楚在西周封建时的国土面积只要周遭五十里,可见当时的楚也是都会国度。见《史记·孔子世家》。

[28]以下所述事见《左传》之僖公三十二年至文公六年。

[14]关于连坐的解释,请参看王伯祥《史记选》。

[8]请参看《左传·文公十七年》。

[17]传闻,田成子是“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终岁,布帛取二制焉,余以衣士”。见《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孟尝君与三千门客吃一样的饭菜,见《史记·孟尝君传记》。

[8]事见《史记·苏秦传记》、《战国策·秦策一》。

[18]事见《左传·僖公四年》。

第六章

[8]请参看吴晓波《浩大两千年》。

[44]事见《左传·成公十八年》、《国语·晋语七》。

[1]本节与下节事见《左传·隐公元年》。

[11]请参看《左传》之隐公九年和十年。

[13]请参看沈长云、杨善群《战国史与战国文明》。

[25]此事《国语》有分歧说法。

[4]本节事见《史记·孟尝君传记》和《战国策·齐策四》。两书所载多有分歧,本书取材以《史记》为主,参考《战国策》。

[7]本节事见《左传》之隐公三年、六年、八年、十一年,桓公五年。

[5]鲁桓公是鲁惠公的嫡子,鲁隐公的弟弟。公元前712年,鲁国大夫羽父行刺了隐公,立桓公为君。桓公在位十八年,无大政绩亦无大错误。他的窝囊,当是鲁国的窝囊。

[25]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国语·晋语四》,《史记·楚世家》。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