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易中天中华史:禅宗兴起》 1/1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第2章 拜占庭(2)[第1页/共4页]

的确,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城的声望、次序乃至市民的保存,都只能靠教会来保持。教皇实际上承担了罗马天子的任务,远在天涯的天子则既派不出一兵一卒,又掏不出一分一厘。那么叨教,他又凭甚么对罗马指手画脚?

阿拉伯人的敏捷崛起是下一章要讲的事情。但有一点能够必定,那就是他们没有让人摆布难堪的基督。作为严格的一神教,伊斯兰明白宣称先知穆罕默德是人不是神。独一的神是安拉,穆罕默德只是安拉的使者。是以,穆斯林并不会去争辩先知究竟有两种赋性还是只要一种。也是以,他们能够一心一意秉承安拉的意旨做本身该做的事情。

马丁也当仁不让,三个月后便召开了主教集会。105名来自意大利、西西里和非洲的主教齐聚一堂,共同声讨并怒斥一性派和一志论。马丁让人把集会景象画成了壁画,还给君士坦斯写了一封公开信。当然,他也没有健忘将决定呈送天子陛下御览,并同时将其副本传遍天下。

没有。争辩的两边都对这类说法不满,乃至于希拉克略派到亚历山大城的新主教也不得不动粗。血腥的弹压当然不成能换来衷心的拥戴。到君士坦斯二世(Constans Ⅱ)在朝的期间,更加没法停止的抵触和悲剧终究变成。

这可真是公说私有理,婆说婆有理。看来,最好的体例是“一个基督,各自表述”。归正大师都是基督徒,也都是罗马人。爱国不分前后,信教不分拨别,岂不天下承平?

罪名倒是叛国。

很难怒斥主教们的冷酷无情。毕竟,马丁能够赴死,教会却要存活。这就不能跟君士坦丁堡弄得太僵,同时又必须保持罗马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如许的均衡木并不好走。

实在,自从迁都今后,罗马与君士坦丁堡的干系就一向非常奥妙,并且这类奥妙跟唐朝的长安和洛阳分歧。洛阳只是陪都,罗马倒是废都。这个曾经的天下中间已经过百万人丁的国际化多数会,沦落为只要几万人的小城,并且饱受培植和践踏。它那昔日的光辉都被埋在了废墟当中,只剩下无数的冤魂在暗夜嗟叹,在天空盘桓。

君士坦斯的这一决定多数是想釜底抽薪,没想到实际结果倒是火上浇油。诏令公布第二年,罗马教省和西部地区就反了,并且带头人就是教皇马丁一世(Martin Ⅰ)。

马丁在放逐地只存活了两年,他当然没有看到君士坦斯最后的了局。此君在高句丽灭亡那年(668)被臣属行刺在浴室里,间隔他放逐马丁是十五年。

与君士坦丁堡,冲突就更多。

是以,当君士坦斯决意置马丁于死地,乃至不吝诬告他勾搭阿拉伯人时,罗马教会便不得不做出让步。这不但因为他们在名义上还是拜占庭帝国的臣民,也因为基督教天下已经四分五裂,东方教会并不跟他们同心同德。

公元726年,也就是唐玄宗的开元十四年,一座火山在爱琴海底发作。炽热的岩浆喷涌而出,海面上掀起了滔天的巨浪,火山灰掩蔽着全部天空,仿佛末日已经到临。

罗马主教当然不是独一的宗主教,却因为西罗马天子瓦伦丁尼安三世(Valentinianus Ⅲ)的一纸文书而得以自封为教会最高领袖,今后又被西方教会逐步接管为普世最高主教,是以称为Papa(父亲),汉译教皇。[2]

终究,在718年的夏天,偶然恋战的阿拉伯人懊丧地撤出了疆场,利奥三世却没有感到欣喜。因为当他一片片光复失地时,看到的竟是满目疮痍。畴昔那些繁华的都会现在遍及穷户窟,美轮美奂的修建物则十足变成了残垣断壁,阿拉伯人已经胜利地让拜占庭帝国遍体鳞伤。

上一章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