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注释[第3页/共10页]
[214]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二乾符二年七月条。
[48]见两《唐书》之张九龄传。
[255]上引均见杜甫《兵车行》。
[196]见两《唐书》之仆固怀恩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三永泰元年玄月条。
[112]杨国忠曾经对杨氏姐妹说:太子素恶吾家跋扈久矣。若一旦得天下,吾与姊妹并命在旦暮矣。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仲春条。
[240]王维《鸟鸣间》(或作《鸟鸣涧》)。
[204]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三贞元五年十仲春条,贞元六年蒲月、六月秋条,并请参看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两书编年分歧,今从《资治通鉴》。
[31]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二开元八年正月条。
[279]中唐士大夫以赏牡丹为时髦,见李肇《国史补》,本段所引诗别离见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39]见《新唐书·张说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三开元十四年四月条。
[154]见《旧唐书·李光弼传》。
[244]见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172]见两《唐书》之颜真卿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建中四年正月条。
[16]见两《唐书》之卢怀慎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一开元三年正月条。
[270]见(唐)李肇《国史补》,并请参看李泽厚《美的过程》。本节所述多处援引了李泽厚先生此书研讨服从,恕不能一一说明,谨此道谢。
[64]本段及以下阐述均请参看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彭丽华《安史之乱》。
[73]见李白《清平调》。关于这三首诗的故事,见乐史《杨太真别传》,王仲镛《唐诗纪事校笺》、《承平广记》等。李白写作此诗的时候,见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的考据。
[205]这个观点来自日本学者气贺泽保规先生,请参看气贺泽保规《残暴的天下帝国》。以下对黄巢的描述和评价也多受该书影响,恕不一一说明。
[261]所引见高适《燕歌行》,李商隐《马嵬》。高适《燕歌行》并非格律诗,仍然用了对仗,可见对仗是一种很好的修辞体例。
[243]见李白《渡荆门送别》,杜甫《旅夜书怀》。
[23]以上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七长安四年十仲春条,同时参看两《唐书》之宋璟传。
[117]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蒲月条。
[123]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八至德元载六月条胡三省注。
[100]见《安禄山事迹》卷中,《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七天宝十四载十一月条。
[280]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三乾符五年十仲春条,乾符六年蒲月、六月、玄月条,(阿拉伯帝国)苏莱曼、艾布·载德·哈桑·西拉菲《中国印度见闻录》(中华书局2001),同时参看(日本)气贺泽保规《残暴的天下帝国》,(法国)勒内·格鲁塞《中国的文明》。
[9]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开元元年十月条,同时参看两《唐书》之郭元振传。
[207]见《新唐书·黄巢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十四广明元年十仲春条。
[79]关于《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详见许道勋、赵克尧《唐玄宗传》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