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第2页/共8页]
博学埋头,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纤细处留意。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请教,则向善必笃也。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成宽。施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见世人之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然必带几分温饱,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
人称我仁慈,则喜。称我凶暴,则怒。
愁烦中具萧洒襟怀,满抱皆东风和蔼。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後悔。
此可见凶暴非隽誉也,即当发愤为仁慈。
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
是人能补六合之阙也,而可有为乎?
人知杨默为邪说,不知凡涉於虚诞者,皆邪说也。
后辈本性已坏,教难行也,
末俗以繁华相向,终觉冷酷处兴趣弥长。
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人皆欲贵也,叨教一官到手,如何实施?
命儿辈抄录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此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
稳妥话,倒是平常话,以是听稳妥话者未几。
性命之理,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合用。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平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温饱人所不甘。
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
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民气足恃也。
地无馀利。人无馀力,是种田两句要言。
莠非苗而似苗,故穷理者,不成无真见。
俭朴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凡事勿徒委於人,必身材力行,方能有济。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轻易处矣。
恐别无糊口,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
尧舜大圣,而生朱均。瞽鲧之愚,而生舜禹。揆以馀庆殃之理,似觉难凭。
能交友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
满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成用之以读书。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於人者为辱。
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能够罢休者,便须罢休。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功德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一行足以玷毕生,故前人饬躬若璧,唯恐有瑕疵也。
川学海而至海,故谋道者,不成有止心。
仍曰作内吉。於龟筮共违於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休咎在人,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后辈。吾所见亦多矣。
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尔耳,不成视为常然也。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大家可行。
兄弟相师友,嫡亲之乐莫大焉。闺门若朝廷,家法之严可知也。
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人虽无艰巨之时,要不成忘艰巨之境。
读书人,甘与衙门词讼,便入下贱。
贤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成医。
大丈夫办事,论是非非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允尤贵精详。
不管习多么业,总不成有粗浮心。
守身必松散。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
义当中无益,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於利也。
自虞廷立五伦为教,然後天下有大经。
以是孝居百行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