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原道训[第2页/共6页]
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何者?先者难为知,而后者易为攻也。先者
者也。是故以中制外,百事不废;中能得之,则外能收之。中之得则五藏宁,思
尝也;色之数不过五,而五色之变,不成胜观也。故音者,宫立而五音形矣;味
声,扬郑、卫之浩乐。结激楚之遗风,射沼滨之高鸟,逐苑囿之走兽,此齐民之
为之而合于道,有为言之而通乎德,恬愉无矜而得于和,有万分歧而便于性,神
覆育,万物群生,润于草木,浸于金石,禽兽巨大,豪毛津润,羽翼奋也,角
今夫狂者之不能避水火之难,而越沟渎之险者,岂无形神情志哉?但是用之
之患。此膏烛之类也,火逾但是消逾亟。
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兮其若深渊,泛兮其若浮云;若无而有,若亡而
享无患者,何也?以其托于后位也。此俗世庸民之所公见也,而贤知者弗能避也。
不易天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
道之要也;虚无恬愉者,万物之用也。寂然应感,殷然反本,则沦于无形矣。所
平之至也;不与物散,粹之至也。能此五者,则通于神明;通于神明者,得其内
鹰雕搏鸷。虫豸蛰藏,草木注根,鱼鳖凑渊;莫见其为者,灭而无形。木处榛巢,
上高。则后者攀之;先者逾下,则后者蹶之;先者ㄨ陷,则后者以谋;先者败绩,
腾踊肴乱而不失其数。是以处上而民弗重,居前而众弗害,天下归之,奸邪畏之,
其性之在焉而不离也。忽去之,则骨肉无伦矣。古人之以是眭然能视,?1然能听,
乎?故体道者逸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夫峭法刻诛者,非霸王之业也;策
焉有不得容其间者乎?所谓得意者,全其身者也。全其身,则与道为一矣。故虽
吾所谓得者,性命之情处其所安也。夫性命者,与形俱出其宗。形备而性命
乎治人,而在于得道;乐亡乎繁华,而在于德和。知大己而小天下,则几于道矣。
禀授而不益贫,旋县而不成究,纤微而不成勤,累之而不高,堕之而不下。益之
于渊,宗族残灭,继嗣绝祀。越王翳逃山穴,越人熏而出之,遂不得已。由此观
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有为之无益。”
弗顾,非争其先也,而争其得时也。是故贤人守清道而抱雌节,因循应变,常后
丈夫恬然无思。淡然无虑,以天为盖,以地为舆,四时为马,阴阳为御,乘云陵
入于耳而不著于心,此何故异于聋者之歌也!效报酬之而无以自乐也。声出于口,
处小而不逼,处大而不窕。其魂不躁,其神不娆,湫孤单,为天下枭。大道坦
是故夫得道已定,而不待万物之推移也。非以一时之窜改而定吾以是得意也。
之聪,合八风之调,而不能听十里以外。故任一人之能,不敷以治三亩之宅也。
贪饕多欲之人,漠昏于势利,诱慕于名位,冀以过人之智植于高世,则精力日
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可贵而易失也。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
所不在。是故贵虚者,以毫末为宅也。
以贵为安,不以贱为危,形神情志,各居其宜,以随六合之所为。
后死,莫之能怨。得以利者不能誉,用而败者不能非,收聚畜积而不加富。布施
夫临江而钓,旷日而不能盈罗,虽有钩箴芒距、微纶芳饵,加上以詹何、娟
得道而肥。贤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是故其为欢不忻忻,其为悲不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