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血浓于水[第10页/共13页]
“……有一日夜了,昨夜风雨高文,风波将我们带离了航路,所幸凌晨时发明了一座知名岛,魏卓之已命人上岛刺探过了,眼下正与将领们绘制返航线路。”固然心中挣扎,但今晨之所遇,暮青还是只字未提,何时返航,也未明言。
帝后素衣坐于佛像前,相互看了一眼。
“……看来王爷有出家之念。”空相大师沉吟半晌,说道,“既如此,老衲备了条船,停靠在岛东,王爷若想拜别,可趁夜色远行,其间之事交予老衲周旋。”
暮青当真隧道:“阿欢,有件事我不该瞒着你,他实在……”
这声本王,他已有三年没启口过,现在竟感觉有些陌生了,但前半生阅尽政坛风雨、民气叵测,他对人道从未放下戒心。
空相道:“国寺辰时鸣钟诵经,而你正逢辰时出世,人间同年同月同日生者虽多,可闻钟降世,听经初啼之子,唯你一人。你我的师徒之缘乃是佛前必定,并非为师胡言。”
步惜欢见信后在承乾殿内坐了一夜,拂晓时分下了旨,召侍卫们回了京。自此以后,山海迢迢,空相大师和恒王便一去无踪,二人云游到了何方,路上有何见闻,是否尚在人间,统统皆杳无音信。
暮青的心漏跳了一拍,沉默了半晌才道:“没有,只是岛外遍是暗礁,彻夜又有大雾,我担忧返航迟了会遇险。不过……眼下也不算太晚。”
走之一字说出口,比她劈面承认摆设艰巨很多,她不惧坦白,只是不敢与步惜欢对视,怕瞥见他那沉痛的神情,但即便她避着,仍能感遭到那目光锁着她,深沉似海,如山不移。
暮青陪在步惜欢身边,望着那飘落于地的缕缕白发,俄然明白了何谓削发——金刀剃下娘生发,撤除尘牢不净身,圆顶方袍僧像显,法王座下又添孙。今后,人间多了一名皈依之人,有关恒王的各种,皆随此发去了……
古村看着不大,下山的路却颇长,暮青担忧步惜欢累着,路上时不时地邀他闲坐赏景,两人瞥见海滩时,日头已经偏西了。
日头晴好,波光如镜,步惜欢走出房门,凭栏远眺了半晌,转头笑道:“卧病几日,真孤负了这美景。”
身后,魏卓之道:“臣称观本日风云,明夜海上应有大雾,恰是行事之机。”
这时候在海滩上待久了仍有些晒,步惜欢邪热刚退,暮青担忧他经不得久晒,又担忧傍晚刮风,海滩上风大,他会染上风寒,因而在海滩和树林的鸿沟处寻了个避风遮阳的处所,命侍卫们在此搭灶。
法音绕梁,窗棂暗动,步惜欢竟被震得坐回榻上,尚未坐稳,便闻声嗖嗖数声!
他倚着靠枕,笑看着她,瞧着像要大好了的模样。
步惜欢心知暮青没说实话,却道:“下回我早些奉告你,让你早做筹办,可好?”
步惜欢醒了,看着暮青扒开珠帘走来,不由怔了好久。这一觉像是睡了几个春秋,梦里兜兜转转,无处不是她。
恒王不动,也不说话,只是立在林子里,与步惜欢遥遥对视着。
“那岛形似卧佛,瞧着是处灵地,娘子可愿陪为夫上岛逛逛?”步惜欢笑问。
恒王削发云游已有五年,梅姑提及替命之法时,暮青还真没想起步惜欢另有嫡亲活着,即便想起,恒王下落不明,人海茫茫,寻也无从寻起。暮青承认,相逢的那一刻,她的确大喜过望,可沉着下来,又感觉此事不成行,不说恒王愿不肯捐躯救子,即便他愿,阿欢也不会承诺的,恒王毕竟是他爹。
“臣领旨!”魏卓之三拜而起,临走时深深地看了暮青一眼,女子的背影在日光里薄而淡,当年初见之时,他从未想过如许薄弱的肩膀有朝一日能担得起社稷重担,现在,她已不再是一县仵作之女,而是令人佩服的一国以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