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故事》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第6章 西湖文化勘查初始[第2页/共3页]

勘查西湖文明的首选之地,南宋皇城遗址

多年以来,林在讲授实际与研讨杭州当代文明时,对西湖周边的文物相称存眷,他对西湖园林的空中文物已经有了多少堆集,做起来停滞不大。

西湖研讨初始

注4,康有为(1858-1927),思惟家、政治家,广东南海县人,人称康南海。1895年上万言书,史称《公车上书》,创办《中外纪闻》报构造强学会。1898年,构造保国会,主编《不忍》杂志。戊戌变法失利后,逃亡外洋,民国初返国。主张“君主立宪”政体,著有《新学伪经考》等(摘自收集)。

一九八0年上海群众出版社编辑找到了杭州大学汗青系的郑云山传授(注2),向他约稿,撰写《西湖史话》一书。此书脱稿时候要求较紧,郑教员有讲授任务,他找到了林正秋与龚延明二位西席一起参与编写。

皇城摸索论文

对方索要证件,林拿出了本身的证件以及文物普查队员的先容信。

束缚前为一个寺院地点地,到了四十年代末,古刹已经荒废,一群乞丐住在内里。

文物大普查,也是为评比首批天下汗青文明名城做了一个热身。

有一次,汗青系办公室王主任见到林,说道:“你在杭报上颁发的那几篇稿子,我们但是帮了大忙的。”

康在此用心写作,将书斋定名为“一天园”,寄意此地赏景“水天一色”,撰写了散文《一天园记》,备述湖上园林胜迹,当然,不乏溢美之词。

从历代杭州的方志与古籍记录中,有关凤凰山诗文的存量最多,最轻易让人感念,不言而喻,开辟凤凰山南宋皇城遗址,能够说是圆了一个杭州人的千年胡想!

接下来,林正秋又跑到湖畔净慈寺前面的雷峰山上,勘察雷峰塔遗址。这些勘查活动,均获得了军区官兵的大力帮手(详见本书第十四章“雷峰塔规复”)。

黄龙洞位于栖霞岭后山麓上,从西湖畔的岳庙后一条山径上去,一向往里走,二山夹峙,翠竹千竿,清幽超脱,过剑门关、紫来洞、白沙泉,二里答应达。

林想了想,说道,杭州汗青与西湖文明密不成分,建议将书名改成《杭州与西湖史话》,因为杭州这座都会与西湖汗青,难分难明,出版社采取了他的主张。

注3,蕉石鸣琴,丁家山是南岑岭支脉,三面对湖,与白堤隔湖遥遥相对,又称湖上小孤山。清雍正九年(1731),李卫在此斥地山道二百级,沿途遍种桃花。山顶俯瞰西湖风景,水天一碧,故别名“一天山”。蕉石鸣琴在丁家山东北麓,那边有一石壁,高三米许,壁前立一条石,状若蕉叶屏风,称为“蕉屏”。屏后有石床、石桌、石几,系清雍正年间(1723-1735)浙江总督李卫常在此操琴,琴声绕石,音韵清越,故称“蕉石鸣琴”。此地今为杭州西湖国宾馆,环境美好,修建精美,陈列高雅冠居西湖第一名园(摘自收集)。

林感到奇特,本身的写作,也没有就教过他们,怎说“帮了大忙”呢?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一个作者想要在报刊上颁发文章不轻易,撇开文章内容与写作技能不谈,首要的是,刊载文章必须本人单位开出先容信,申明这个作者没有任何政历题目才行,即便,一篇仅千字的知识性漫笔,也有相称难度。

全市文物大普查

林说,我是杭州文物普查队成员,正在作一次全市性文物考核事情。你地点的这个处所,八百多年前是南宋皇宫地点地。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