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舟车》译文[第2页/共6页]
⑤列子所谓御泠风:《庄子.清闲游》: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御泠风,即驾风而行。
凡舵尺寸,与船腹切齐。其长一寸,则遇浅之时船腹已过,其梢尼舵使胶住,设风狂力劲,则寸木难堪不成言。舵短一寸则转运力怯,转头不捷。凡舵力昕障水,呼应及船头而止,其腹底之下俨若一派急逆流,故船头不约而正,其机妙不成言。舵上所操柄,名曰关门棒,欲船北则南向捩转,欲船南则北向捩转。船身太长而风力横劲,舵力不甚应手,则急下一偏披水板以抵其势。凡舵用直木一根(粮船用者围三尺,长丈余)为身,上截衡受棒,下截界开衔口,纳板此中如斧形,铁钉固拴以障水。梢后隆起处,亦名曰舵楼。
凡遮洋运船制,视漕船长一丈六尺,阔二尺五寸,器具皆同,惟舵杆必用铁力木,艌灰用鱼油和桐油,不知何义。凡本国海舶轨制,大同小异。闽、广(闽由海澄开洋,广由香山坳⑤)洋船截竹两破排栅⑥,树于两旁以抵浪。登、莱轨制又不然,倭国海舶两旁列橹手栏板抵水,人在此中运力。朝鲜轨制又不然。
凡是身长将近十丈的漕船,要直立两根桅杆,中间的桅杆竖在船中间再朝前两个梁位处,两端桅杆的位置要比中间的桅杆更靠前一丈多。运粮船中间的桅杆长的普通达八丈,短的则能够会收缩非常之一二,桅身进入舱楼至舱底的部分长达一丈多,挂帆的处所要占去桅杆总长中的五六丈。两端桅杆的高度还不及中间桅杆的一半,帆的纵横幅度也不到中间的桅杆上所挂帆的三分之一。姑苏、湖州六郡一带运米的船,大多都要颠末石拱桥,并且又没有长江、汉水那样的风险,以是桅杆和帆的尺寸都要缩小。但是如果飞行到湖广及江西等省的船,因为过湖过江会碰到俄然的风波,以是锚、缆、帆和桅杆等,都必须严格遵循规格来制作,如许才气没有后患。别的,帆船的大小也要跟船身的宽度分歧,太大了会有伤害,太小了就会风力不敷。
③梯航:梯指登山,航指帆海。梯航泛指艰巨之旅途。
凡木色桅用端直杉木,长不敷则接,其表铁箍逐寸包抄。船窗前道皆当中空阙,以便树桅。凡树中桅,归并数巨舟承载,其未长缆系表而起。梁与枋樯用楠木、槠木、樟木、榆木、槐木(樟木春夏伐者,久则粉蛀)。栈板不拘何木。舵杆用榆木、榔木、槠木。关门棒用桐木、榔木。橹用杉木、桧木、楸木。此具大端云。
元朝和明朝初年运米的海船叫做遮洋浅船,小一点儿的叫做钻风船(即海鳅)。这类船的航道仅限于经过长江口以北的万里长滩、黑水洋和沙门岛等处所,一起上并没有甚么大的风险。制造这类海船的工本费,还不到那些出使琉球、日本和到爪哇、笃泥等地经商的海船的非常之一。
【原文】
【译文】
凡船篷其质,乃析篾成片织就,夹维竹条,逐块折叠,以俟吊挂。粮船中桅篷,归并十人力方克凑顶,头篷则两人带之不足。凡度篷索,先系空中寸圆木,关捩于桅巅之上,然后带索腰间缘木而上,三股交叉而度之。凡风篷之力其末一叶,敌其本三叶。调匀和畅,顺风则绝顶张篷,行疾奔马。若风力洊至,则以次减下(遇风鼓急不下,以钩搭扯)。狂甚则只带一两叶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