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陶埏》译文[第5页/共9页]
④雀口:牙边。
【原文】
造解:制造解运。
⑩素肌、玉骨:此描述瓷器之洁白。
【译文】
【译文】
③万室之国,日勤千人而不敷:《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此变一报酬千人,乃不但言陶事也。粗心谓:万户之国,各方面的事件很繁多,就是每天有一千小我在繁忙,也仍然不敷用。
②饶郡:江西饶州府,即指浮梁县景德镇。后即简称饶镇。
⑧重值物:贵重物品。
凡埏泥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闽、广多红泥,蓝者名善泥,江浙居多),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打水滋土,人逐数牛错趾①,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框当中,铁线弓戛平其面,而成坯形。
【原文】
【原文】
若皇家宫殿所用,大异因而。其制为琉璃瓦者,或为板片,或为宛筒。以圆竹与斫木为模逐片成造,其土必取于承平府③(舟运三千里方达京师,掺沙之伪,雇役、掳船之扰,害不成极。即承天皇陵亦取于此,无人议正)形成,先装入琉璃窑内,每柴五千斤烧瓦百片。取出,成色以知名异④、棕榈毛等煎汁涂染成绿黛,赭石、松香、蒲草等涂染成黄。再入别窑,减杀薪火,逼成琉璃宝色。外探亲王殿与仙佛宫观间亦为之,但色料各有共同,采纳不必尽同,民居则有禁也。
①埏泥:以水和泥。
②调践熟泥:用脚和熟陶泥。
至于我国远近闻名、大家争购的瓷器,则都是江西饶郡浮梁县景德镇的产品。自古以来,景德镇都是烧制瓷器的名都,但本地却不产白土。白土出自婺源和祁门两地的山上:此中的一座名叫高梁山,出粳米土,土质坚固;另一座名野蛮山,出糯米土,土质黏软。只要两种白土异化,才气做成瓷器。将这两种白土别离塑成方块,用划子运到景德镇。造瓷器的人取等量的两种瓷土放入臼内,舂一天,然后放入缸内用水廓清。缸内里浮上来的是细料,把它倒入另一口缸中,下沉的则是粗料。细料缸中再倒出上浮的部分便是最细料,沉底的是中料。澄过后,别离倒入窑边用砖砌成的长方塘内,借窑的热力吸干水分,然后重新加净水调和造瓷坯。
文明可掬,岂终固哉:可掬:多得能够用手来捧。此言文明是不竭进步的,旧的看法岂是能够永久恪守的。意指瓷器之代替木器。
④瓴建:《史记.高祖本纪》:“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瓴:本指盛水瓦器,此处指瓦。
【译文】
③承平府:今安徽当涂。
⑦百钧:三十斤为一钧。百钧则为三千斤。
⑥千钟粟:大要带有米粒状凸起的瓷器种类。
【原文】
⑦醯醢(xī hǎi):醯:即醋;醢:肉鱼所做的酱。此泛指祭奠时所用的调料和食品。
【注释】
皇宫里所用的砖,大厂设在山东临清县,由工部设立主管砖块烧制的专门机构。最后定的砖名有副砖、券砖、平身砖、望板砖、斧刃砖及方砖等项目,厥后有一半摆布被拔除了。要将这些砖运到京都,按规定每只运粮船要搭运四十块,民船能够减半。用来砌皇宫正殿的细料方砖,是在姑苏烧成后再运到京都的。至于琉璃砖和釉料已在《瓦》那一节中详细记叙了,传闻它用的是“台基厂”的柴草并在黑窑中烧制而成的。
凡陶家为缶属①,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钵盂,小者瓶罐,款制各从方土,悉数之不能。造此者必为圆而不方之器。试土寻泥以后,仍制陶车旋盘。工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不甚增加少②,两人扶泥扭转,一捏而就。其朝廷所用龙凤缸(窑在真定曲阳与扬州仪真③)与南直④花缸,则厚积其泥⑤,以俟雕镂,作法全不不异,故其值或百倍或五十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