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珠玉》译文[第5页/共8页]
【原文】
①钿(diàn)花:用金银、玉贝等质料制成花案,再镶嵌在漆器、木器上作装潢品。
【注释】
⑦牲杀:即杀牲。
玉
②注:注释。
②蟾蜍(chán chú):俗名癞蛤蟆,蟾蜍科Bufo bufo gargarizans植物耳腺、皮腺的红色分泌物。
凡采珠舶,其制视他舟横阔而圆,多载草荐于上。颠末水漩,则掷荐投之,舟乃无恙。舟中以长绳系没人⑧腰,携篮投水。凡没人以锡造弯环空管,其本缺处对掩没人丁鼻,令舒透呼吸于中,别以熟皮包络耳项之际。极深者至四五百尺,拾蚌篮中。气逼则撼绳,其上急提引上,无命者或葬鱼腹。凡没人出水,煮热毳急覆之,缓则寒死。
【原文】
⑤忽吕古江:在今东北境内。
开端剖玉时,用铁做个圆形转盘,将水与沙放入盆内,用脚踏动圆回扭转,再添沙剖玉,一点点把玉划断。剖玉所用的沙,在本地出自顺天府玉田(今河北玉田)和真定府邢台(今河北邢台)两地,此沙不是产于河中,而是从泉中流出的细如面粉的细沙,用以磨玉永不耗费。玉石剖开后,再用一种利器镔铁刀施以精美工艺制成玉器。镔铁也出于新疆哈密的近似磨刀石的岩石中,剖开就能炼取。
珍珠的天然产量是有限度的,采得太频繁,珠的产量就会跟不上。如果几十年不采,那么蚌能够安身滋长后代,孕珠也就多了。所谓“珠去而复还”,这实在是取决于珍珠固有的消长规律,并不是真有甚么“清官”感化之类的神迹(明朝弘治年间,有一年采得二万八千两;万积年间,有一年仅仅只采得三千两,还抵不上采珠的破钞)。
②玉妖:一种异玉,能够指金刚石Diamond,成分为碳C,等轴晶系,呈八面体晶形,纯者无色透明、折光率强,能闪现分歧光彩。
②意逆之说:以意逆之,即主观猜测。
凡玉唯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菜玉,其赤玉、黄玉之说,皆奇石、琅玕之类。价即不下于玉,然非玉也①。凡玉璞根系山石流水。未推出位时,璞中玉软如绵絮②,推出位时则已硬,入尘见风则愈硬。谓人间揣摩有软玉,则又非也。凡璞藏玉,其外者曰玉皮,取为砚托之类,其价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缺点者,古者帝王取觉得玺。所谓连城之璧③,亦不易得。其纵横5、六寸无瑕者,治觉得杯斝,此已当时重宝也。
③羊脂玉:新疆产上等白玉,半透明,色如羊脂。
⑥蜑(dàn)户:当时广东、广西、福建以船为家的住民。
宋子曰:玉韫山辉,珠涵水媚①,此理固然乎哉,抑意逆之说②也?大凡六合生物,光亮者昏浊之反,津润者枯涩之仇,贵在此则贱在彼矣。合浦、于阗③路程相去二万里,珠雄于此,玉峙于彼,无胫而来,以宠嬖人寰当中,而光辉廊庙之上④,使中华无端宝藏折节而推上坐焉⑤。岂中国辉山、媚水者,萃在人身,而六合精华止有此数哉?
④白蔹(liàn):葡萄科多年生蔓草植物Ampelopsis japonica,根部有黏液。原文作“白敛”,今改成白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