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珠玉》译文[第4页/共8页]
①西洋琐里:《明史.本国传》有西洋琐里(Sola)之名,在今印度科罗曼德尔(Coromandel)海沿岸。
⑥蜑(dàn)户:当时广东、广西、福建以船为家的住民。
【译文】
凡玉唯白与绿两色。绿者中国名菜玉,其赤玉、黄玉之说,皆奇石、琅玕之类。价即不下于玉,然非玉也①。凡玉璞根系山石流水。未推出位时,璞中玉软如绵絮②,推出位时则已硬,入尘见风则愈硬。谓人间揣摩有软玉,则又非也。凡璞藏玉,其外者曰玉皮,取为砚托之类,其价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缺点者,古者帝王取觉得玺。所谓连城之璧③,亦不易得。其纵横5、六寸无瑕者,治觉得杯斝,此已当时重宝也。
凡宝石皆出井中,西番诸域最盛,中国惟出云南金齿卫与丽江两处。凡宝石高傲至小,皆有石床包其外,如玉之有璞。金银必积土其上,韫结乃成,而宝则不然,从井底直透上空,取日精月华之气而就,故生质有光亮。如玉产峻湍,珠孕水底,其义一也。
属红黄种类者,为猫精、靺羯芽、星汉砂、虎魄、木难、酒黄、喇子。猫精黄而微带红。虎魄最贵者名曰瑿(值黄金五倍价),红而微带黑,然昼见则黑,灯光下则红甚也。木难纯黄色,喇子纯红。前代何妄人,于松树注②茯苓,又注虎魄,好笑也。
玉只要白、绿两种色彩,绿玉在中原地区叫菜玉。所谓赤玉、黄玉之说,都指奇石、琅玕(似玉的美石)之类,固然代价不下于玉,但毕竟不是玉。含玉之石产于山石流水当中,未剖出时璞中之玉软如绵絮,剖暴露来后就已变硬,碰到风尘则变得更硬。人间有所谓揣摩软玉的,这又错了。玉藏于璞中,其外层叫玉皮,取来作砚和托座,值不了多少钱。璞中之玉有纵横一尺多而无瑕疵的,古时帝王用以作印玺。所谓代价连城之璧,亦不易得。纵横五六寸而无瑕的玉,用来加工成酒器,这在当时已经是重宝了。
【注释】
【原文】
⑩“所谓‘珠徙珠还’”句:《后汉书.循吏传记》: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并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徙于交阯郡界。孟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货畅通,称为神明。
③这些说法得自弊端传闻,不敷信。
②玉妖:一种异玉,能够指金刚石Diamond,成分为碳C,等轴晶系,呈八面体晶形,纯者无色透明、折光率强,能闪现分歧光彩。
属青绿种类者,为瑟瑟珠、祖母绿、鸦鹘石、空青之类(空青既取内质,其膜升打为曾青)。至玫瑰一种,如黄豆、绿豆大者,则红、碧、青、黄数色皆具。宝石有玫瑰,如珠之有玑也。星汉砂以上,犹有煮海金丹。此等皆西番产,其间气出。滇中井所无。时人捏造者,惟虎魄易假。高者煮化硫黄,低者以殷红汁料煮入牛羊明角,映照红赤隐然,今亦最易辨认(虎魄磨之有浆)。至引灯草,原惑人之说,凡物借人气能引拾轻芥③也。自来《本草》陋妄,删去毋使灾木。
【注释】
广西合浦(廉州)的珠池从乌泥池、独揽沙池到青莺池,约莫有一百八十里远。广东海康的珠池从乐岛到石城界(合浦与廉江鸿沟),约有一百五十里。这些处所的水上住民汇集珍珠,每年必然是在三月间,到时候还宰杀牲口来祭奠海神,显得非常虔诚恭敬。他们能生吃海腥,在水中也能看破水色,晓得蛟龙藏身的处所,因而不敢前去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