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珠玉》译文[第2页/共8页]
④葱岭:今新疆昆仑山东部产玉地区,于阗便在这一地区。
③赤斤蒙古:明朝于今甘肃玉门一带设赤斤蒙古卫,亦非于阗所属。确如作者所自称,他没有弄清地名及地点。
④重新疆向本地的线路应为:新疆→嘉峪关→肃州(今酒泉)→甘州(今张掖)→庄浪(今陇东庄浪、华亭一带)→陕西。
玉只要白、绿两种色彩,绿玉在中原地区叫菜玉。所谓赤玉、黄玉之说,都指奇石、琅玕(似玉的美石)之类,固然代价不下于玉,但毕竟不是玉。含玉之石产于山石流水当中,未剖出时璞中之玉软如绵絮,剖暴露来后就已变硬,碰到风尘则变得更硬。人间有所谓揣摩软玉的,这又错了。玉藏于璞中,其外层叫玉皮,取来作砚和托座,值不了多少钱。璞中之玉有纵横一尺多而无瑕疵的,古时帝王用以作印玺。所谓代价连城之璧,亦不易得。纵横五六寸而无瑕的玉,用来加工成酒器,这在当时已经是重宝了。
珍珠发展在蚌的腹内,就如同玉生在璞中一样。开端的时候还分不出贵贱,比及剖取以后才气分开。周长从五分到一寸五分的就算是大珠。此中有一种大珠,不是很圆,像个倒放的锅一样,一边光彩略微像镀了金似的,名叫珰珠,每一颗都代价令媛。这便是畴古人们所传说的“明月珠”和“夜光珠”。白日气候阴沉的时候,在屋檐下能瞥见它有一线光芒闪动不定,“夜光”不过是它的美号罢了,并不是真有能在夜间发光的珍珠。其次便是走珠,放在平底的盘子里,它会转动不断,代价与珰珠差未几(死人丁中含上一颗,尸身就不会腐臭,以是帝王之家不吝出重金采办)。再次的就是滑珠,光彩亮光,但形状不是很圆。再次的是螺蚵珠、官雨珠、税珠、葱符珠等。粒小的珠像小米粒儿,浅显的珠像豌豆儿。差劲而破裂的珠叫做玑。从夜光珠到碎玑,就比如同样的人却分红从王公到仆从几个分歧品级一样。
①其云蛇腹、龙颔、鲛皮有珠者:宋人陆佃《埤雅》:“龙珠在颔,蛇珠在口,鱼珠在眼,鲛珠在皮。”至明人谢肇淛《五杂俎》又云“鳖珠在足”,并云蜘蛛、蜈蚣之大者皆有珠,雷击之,即龙取珠也。凡此皆前人臆度之说,并无按照。
【注释】
【注释】
揣摩玉器时剩下的碎玉,可取来作钿花。碎不堪用的则碾成粉,过筛后与灰异化来涂琴瑟,由此使琴有玉器的音色。雕镂玉器时,在纤细的处所难以下锥刀,就以蟾蜍汁填画在玉上,再以刀刻。这类一物克一物的事理还难弄清。用砆碔冒充假玉,有如以锡充银,很轻易辩白。比来有将上料白瓷器捣得极碎,再用白蔹等汁液粘调成器物,枯燥后有发光的玉色,这类作伪体例最为奇妙。(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珍宝。其云蛇腹、龙颔、鲛皮有珠者①,妄也。凡中国珠必产雷、廉二池②。三代之前,淮扬亦北国地,得珠稍近《禹贡》“淮夷嫔珠”③,或后互市之便,非必责其土产也。金采蒲里路,元采扬村直沽口④,皆传记相承之妄,何尝得珠?至云忽吕古江⑤出珠,则夷地,非中国也。
②雷、廉二池:雷州府,治在今广东雷州半岛之海康。廉州府,治在今广西合浦。
④光辉廊庙之上:廊庙:指朝廷。古时大臣佩玉带。
①西洋琐里:《明史.本国传》有西洋琐里(Sola)之名,在今印度科罗曼德尔(Coromandel)海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