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珠玉》译文[第1页/共8页]
⑤忽吕古江:在今东北境内。
①玉韫山辉,珠涵水媚:山韫玉而生辉,水涵珠而生媚。
②意逆之说:以意逆之,即主观猜测。
白玉河道向东南,绿玉河道向西北。亦力把里地区有个处所叫望野,四周河水多聚玉。本地的民风是由妇女赤身下水取玉,传闻是因为受妇女的阴气相召,玉就会停而不流,易于捞取。这或可申明本地人不明事理,本地并不贵重此物,如果沿河再过数百里,路途远,卖不出去,便弃而不消。
④葱岭:今新疆昆仑山东部产玉地区,于阗便在这一地区。
凡珍珠必产蚌腹,映月成胎,经年最久,乃为珍宝。其云蛇腹、龙颔、鲛皮有珠者①,妄也。凡中国珠必产雷、廉二池②。三代之前,淮扬亦北国地,得珠稍近《禹贡》“淮夷嫔珠”③,或后互市之便,非必责其土产也。金采蒲里路,元采扬村直沽口④,皆传记相承之妄,何尝得珠?至云忽吕古江⑤出珠,则夷地,非中国也。
属青绿种类者,为瑟瑟珠、祖母绿、鸦鹘石、空青之类(空青既取内质,其膜升打为曾青)。至玫瑰一种,如黄豆、绿豆大者,则红、碧、青、黄数色皆具。宝石有玫瑰,如珠之有玑也。星汉砂以上,犹有煮海金丹。此等皆西番产,其间气出。滇中井所无。时人捏造者,惟虎魄易假。高者煮化硫黄,低者以殷红汁料煮入牛羊明角,映照红赤隐然,今亦最易辨认(虎魄磨之有浆)。至引灯草,原惑人之说,凡物借人气能引拾轻芥③也。自来《本草》陋妄,删去毋使灾木。
【译文】
【注释】
珠
珍珠必然是出产自蚌腹内,映照着月光而逐步孕育成形,此中年限最为悠长的,就成为了最贵重的宝贝。至于蛇的腹内、龙的下颔及沙鱼的皮中有珍珠,这些说法都是虚妄而不成信的。中国的珍珠必然出产在广东海康(雷州)和广西合浦(廉州)这两个“珠池”里。在夏、商、周三代之前,淮安、扬州一带也属于南边诸侯国的地区,获得的珠子比较靠近《尚书.禹贡》中所记录的珠,或许只是从互市上买卖得来的,却不必然是本地所出产。宋朝金人采自东北黑龙江克东县乌裕尔河一带,元朝采自河北武清(杨村)到天津大沽口一带的各种说法,都只是误传,这些处所甚么时候采得过珍珠呢?至于说忽吕古江产珠,那则是少数民族地区,而不是中原地区了。
凡玉器琢余碎,取笔钿花①用。又碎不堪者,碾筛和泥涂琴瑟。琴有玉声,以此故也。凡镂刻绝细处,难施锥刃者,以蟾蜍②添画而后锲之。物理礼服,殆不成晓。凡假玉以砆碔③充者,如锡之于银,昭然易辨。近则捣舂上料白瓷器,细过微尘,以白蔹④诸汁调成为器,枯燥玉色烨然,此伪最巧云。
贩运到中原本地的玉,贵重的都出在于阗汉朝时西域的一个地名,后代叫别失八里,或属于赤斤蒙古,详细称呼未详的葱岭。所谓蓝田,是出玉的葱岭的另一地名,而后代误觉得是西安四周的蓝田。葱岭的河水发源于阿耨山,流到葱岭后分为两条河,一曰白玉河,一曰绿玉河。后晋人高居诲作《于阗路程记》载有乌玉河,这段记录是弊端的。
【原文】
③羊脂玉:新疆产上等白玉,半透明,色如羊脂。
①西洋琐里:《明史.本国传》有西洋琐里(Sola)之名,在今印度科罗曼德尔(Coromandel)海沿岸。
珍珠的天然产量是有限度的,采得太频繁,珠的产量就会跟不上。如果几十年不采,那么蚌能够安身滋长后代,孕珠也就多了。所谓“珠去而复还”,这实在是取决于珍珠固有的消长规律,并不是真有甚么“清官”感化之类的神迹(明朝弘治年间,有一年采得二万八千两;万积年间,有一年仅仅只采得三千两,还抵不上采珠的破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