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五金》译文2[第1页/共5页]
天下各地都有铁矿,并且都是浅藏在空中而不深埋在洞窟里。出产得最多的,是在平原和丘陵地带,而不在高山峻岭上。铁矿石有土块状的“土锭铁”和碎砂状的“砂铁”等好几种。铁矿石呈玄色,暴露在泥土上面,形状仿佛秤锤,从远处看上去就像一块铁,用手一捏却成了碎土。如果要停止冶炼,便能够把浮在土面上的这些铁矿石拾起来,还能够鄙人雨地湿时,用牛犁耕浅土,把那些埋在泥土里几寸深的铁矿石都捡起来。犁耕过以后,铁矿石还会逐步发展,用个不完。我国西北的甘肃和东南的福建泉州都盛产这类“土锭铁”,而北京、遵化和山西临汾都是盛产“砂铁”的首要地区。至于“砂铁”,一挖开表土层便能够找到,把它取出来掉队行淘洗,再入炉冶炼。如许熔炼出来的铁跟来自“土锭铁”的美满是一种品格。
③衡、永:今湖南衡阳、永州。
②平阳、岗埠:平原与丘陵。
凡钢铁炼法,用熟铁打成薄片如指头阔,长寸半许,以铁片束包尖紧,生铁安设其上(广南生铁名堕子生钢者妙甚),又用破草履盖其上(粘带泥土者,故不速化),泥涂其底下。洪炉鼓鞲,火力到时,生钢先化,渗淋熟铁当中,两情逢迎,取出加锤。再炼再锤,不一而足。俗名团钢,亦曰灌钢者是也。
熔炼时也要用洪炉,每炉入锡砂数百斤,增加的柴炭也要数百斤,一起鼓风熔炼。当火力充足时,锡砂还不必然能顿时熔化,这时要掺少量的铅去勾引,锡才会大量熔流出来。也有采取别人的炼锡炉渣去勾引的。洪炉炉底用炭末和瓷灰铺成平池,炉旁安装一条铁管小槽,炼出的锡水引流入炉外低池内。锡出炉时洁白,但是过分硬脆,一经敲打就会碎裂,要加铅使锡质变软,才气用来制造各种器具。市道上卖的锡掺铅太多,如果需求提纯,就应当在把它熔化后与醋酸几次打仗八九次,此中所含的铅便会构成渣灰而被撤除。出产纯锡只要这么一种体例。有的医药书说甚么能够从马齿苋中提取草锡,这是胡说。所谓发明了砒就必然有锡矿的苗头的说法,也是信口胡言。
如果是造供锻造用的生铁,就让铁水注入条形或者圆形的铸模里。如果是造熟铁,便在离炉子几尺远而又低几寸的处所筑一口方塘,四周砌上矮墙。让铁水流入塘内,几小我拿着柳木棍,站在矮墙上。事前将污潮泥晒干,舂成粉,再筛成像面粉一样的细末。一小我敏捷把泥粉均匀地撤播在铁水上面,别的几小我就用柳棍狠恶搅拌,如许很快就炒成熟铁了。柳木棍每炒一次便会燃掉二三寸,再炒时就得改换一根新的。炒过今后,略微冷却时,有的人就在塘里划成方块,有的人则拿出来锤打成圆块,然后出售。但是湖南浏阳那些冶铁场却并不晓得这类技术。
【原文】
【译文】
附:黄丹
锡
【注释】
凡铁场①地点有之,其质浅浮土面,不生深穴。蕃殖平阳、岗埠②,不生峻岭高山。质有土锭、碎砂数种。凡土锭铁,土面浮出黑块,形似秤锤。眺望宛然如铁,拈之则碎土。若起冶煎炼,浮者拾之,又乘雨湿以后牛耕起土,拾其数寸土内者。耕垦以后,其块每日发展,愈用不穷。西北甘肃、东南泉郡③,皆锭铁之薮也。燕京、遵化与山西平阳,则皆砂铁之薮也。凡砂铁一抛土膜即现其形,取来淘洗,入炉煎炼,熔化以后与锭铁无二也。
②衣被天下:广布于天下。
凡锡中国偏出西南郡邑,东北寡生。古书名锡为“贺”者,以临贺郡①产锡最盛而得名也。今衣被天下②者,独广西南丹、河池二州居其十八,衡、永③则次之。大理、楚雄即产锡甚盛,道远难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