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五金》译文[第1页/共8页]
宋先生说:人分十个品级,从崇高的王、公到卑贱的舆、台,此中贫乏一个品级,人的立品处世之道就建立不起来了。大地产生出贵贱分歧的各种金属(五金),以供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利用,这二者的意义都是一样的。贵金属,大抵一千里以外才有一处出产,近的也要五六百里才有。五金中最贱的金属,在交通稍有不便的处所,就会有大量的储藏。最好的黄金,代价要比黑铁高一万六千倍,但是,如果没有铁制的锅、刀、斧之类供人们平常糊口之用,即便有了黄金,也不过比如只要高官而没有百姓罢了。金属的另一种感化是铸成货币,作为贸易来往中的畅通手腕,由《周礼》所说的泉府一类官员掌管铸钱,以紧紧节制统统货色的命脉。至于别离金属的好与坏,指出它们代价的轻与重,这是谁开的头,使得它们相互相辅相成而又永久地起感化呢?
银
①舶来:用船运来。
④世宝:世上能够作为货币畅通的白银。
【译文】
【注释】
【原文】
由红铜炼成能够锤锻的黄铜,要用一百斤自风煤(这类煤细碎如粉,和泥做成来烧,不需求鼓风,从早到晚炉火通红。产于江西省宜春、新余等县)放入炉里烧,在一个泥瓦罐里装铜十斤、炉甘石六斤,放入炉内,让它天然熔化。厥后人们因为炉甘石挥发得太短长,耗损很大,就改用锌。每次红铜六斤,配锌四斤,前后放入罐里熔化,冷却后取出便是黄铜,供人们打造各种器物。
④泉府:掌管货币锻造及畅通的官府。《周礼》:“以泉府同货而敛赊”、“泉府掌以市之征布”。
③铁落:锻打铁时敲出的铁渣。
云南的银矿,以楚雄、永昌和大理三个处所储量最为丰富,曲靖、姚安位居其次,镇沅又居其次。凡是石山洞里储藏有银矿的,在山上面就会呈现一堆堆带有微褐色的小石头,分红多少个支脉。采矿的人要挖土一二十丈深才气找到矿脉,这类庞大的工程强度不是几天或者几个月所能完成的。找到了银矿苗今后,才气晓得银矿详细地点。银矿埋藏得很深,并且像树枝那样有骨干、枝干。采矿的工人跟踪着银矿苗分红几路横挖找矿,一边挖一边还要搭架横板用以支撑坑顶,以防塌方。采矿的工人提着灯笼分头发掘,一向到获得矿砂为止。在土里的银矿苗,有的掺杂着一些黄色碎石,有的在泥隙石缝中呈现有乱丝的形状,这都表白银矿就在四周了。银矿石中,含银较多的成块矿石叫做礁,细碎的叫做砂,其大要漫衍成树枝状的叫做铆,内里包裹着的石块叫做围岩。围岩大的像斗,小的像拳头,都是能够丢弃的废料。礁砂形状像煤炭,底下垫着石头因此显得不那么黑。礁砂的品格分几个品级(矿场主挖到矿砂后,先要呈交官府验辨分级,然后再行定税)。刚出土的矿砂用斗量过以后,交给冶工去炼。矿砂品格高的每斗能够炼出纯银六七两,中等的矿砂能够炼出纯银三四两,最差的能够炼出的纯银只要一二两(那些特别亮光的礁砂,反倒因为内里的精华已经被泄漏得太多,终究获得的纯银反而偏少)。
附:倭铅
⑤坤元:大地。
①川北潼川:今四川梓潼。
凡倭铅古书籍无之,乃近世所立名色。其质用炉甘石熬炼而成。繁产山西太行山一带,而荆、衡为次之。每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封裹泥固以渐砑①干,勿使见火拆裂。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生机煅红。罐中炉甘石熔化成团,冷定毁罐取出。每十耗去其二,即倭铅也。此物无铜收伏,入火即成烟飞去。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