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五金》译文[第2页/共8页]
【注释】
人间利用的银,只要红铜和铅两种金属能够掺混出来用来作假,但是把碎银铸成银锭的时候,便能够撤除杂质加以提纯。体例是将杂银放在坩埚里,送进高炉里用烈火熔炼,撒上一些硝石,此中的铜和铅便全数结在埚底了,这就叫做银锈。那些敲落在灰池里的叫做炉底。将银锈和炉底一起放进分金炉里,用土甑子装满柴炭起火熔炼,铅就会起首熔化,流向低处,剩下的铜和银能够用铁条分拨,二者就截然分开了。野生与天工的干系由此可见一斑。炉的式样附图于左边。
凡铜质稀有种。有全部皆铜,不夹铅、银者,洪炉单炼而成。有与铅同体者,其煎炼炉法,旁通高、低二孔,铅质先化从上孔流出,铜质后化从下孔流出。东夷铜又有托体银矿内者,入炉煎炼时,银结于面,铜沉于下。商舶漂入中国,名曰日本铜,其形为方长板条。漳郡人得之,有以炉再炼,取出零银,然后泻成薄饼,如川铜一样货卖者。
制造乐器用的响铜,要把不含铅的两广产的锡放进罐里与铜同熔。制造锣、鼓一类乐器,普通用红铜八斤,掺入广锡二斤;锤制铙、钹所用铜、锡还须进一步精炼。普通质量差的铜器,含红铜和锌各一半,乃至锌占六成而铜占四成;好的铜器则要用颠末三次或四次熔炼的所谓三火黄铜或四火熟铜来制成,此中含铜七成、铅三成。
【注释】
【原文】
①舶来:用船运来。
②促:近。
云南的银矿,以楚雄、永昌和大理三个处所储量最为丰富,曲靖、姚安位居其次,镇沅又居其次。凡是石山洞里储藏有银矿的,在山上面就会呈现一堆堆带有微褐色的小石头,分红多少个支脉。采矿的人要挖土一二十丈深才气找到矿脉,这类庞大的工程强度不是几天或者几个月所能完成的。找到了银矿苗今后,才气晓得银矿详细地点。银矿埋藏得很深,并且像树枝那样有骨干、枝干。采矿的工人跟踪着银矿苗分红几路横挖找矿,一边挖一边还要搭架横板用以支撑坑顶,以防塌方。采矿的工人提着灯笼分头发掘,一向到获得矿砂为止。在土里的银矿苗,有的掺杂着一些黄色碎石,有的在泥隙石缝中呈现有乱丝的形状,这都表白银矿就在四周了。银矿石中,含银较多的成块矿石叫做礁,细碎的叫做砂,其大要漫衍成树枝状的叫做铆,内里包裹着的石块叫做围岩。围岩大的像斗,小的像拳头,都是能够丢弃的废料。礁砂形状像煤炭,底下垫着石头因此显得不那么黑。礁砂的品格分几个品级(矿场主挖到矿砂后,先要呈交官府验辨分级,然后再行定税)。刚出土的矿砂用斗量过以后,交给冶工去炼。矿砂品格高的每斗能够炼出纯银六七两,中等的矿砂能够炼出纯银三四两,最差的能够炼出的纯银只要一二两(那些特别亮光的礁砂,反倒因为内里的精华已经被泄漏得太多,终究获得的纯银反而偏少)。
大略坤元⑤精气,出金之所三百里无银,出银之所三百里无金,造物之情亦大可见。其贱役扫刷泥尘,入水漂淘而煎者,名曰淘厘锱。一日功绩,轻者所获三分,重者倍之。其银俱日用剪、斧口中委余⑥,或鞋底粘带布于衢市,或院宇扫屑弃于河沿,此中必有焉,非浅浮土面能生此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