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佳兵》译文[第8页/共9页]
⑩乌:怎能。
【原文】
【原文】
凡取硝制药,少者用新瓦焙,多者用土釜焙,潮气一干,即取研末。凡研硝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则祸不成测。凡硝配定何药分两,入黄③同研,柴炭则从后增入。凡硝既焙以后,耐久潮性复活。利用巨炮,多从临期装载也。
【译文】
【原文】
凡造弓,初成坯后,安设室中梁阁上,空中勿离火意⑩。促者旬日,多者两月,透干其津液,然后取下磨光,重加筋、胶与漆,则其弓良甚。货弓之家,不能俟日足者,则他日解释之患因之。
宋子曰:兵非贤人之得已也①。虞舜在位五十载,而有苗犹弗率②。明王圣帝,谁能去兵哉?“弧矢之利,以威天下”③,其来尚矣。为老氏者④,有葛天之思⑤焉。其词有曰:“佳兵者,不祥之器⑥。”盖言慎⑦也。
⑦牙接:以牙榫相接。
【译文】
②抵:抵挡,掩蔽。
凡硫黄配硝,而后火药成声。北狄无黄之国,空繁硝产①,故中国有严禁,凡燃炮,拈硝与木灰为引线,黄不入内,入黄即不透关。凡碾黄难碎,每黄一两,和硝一钱同碾,则立成微尘细末也。
①空繁硝产:白白地出产那么多硝,而不能制火药。
凡硝,华夷皆生,中国则专产西北。若东南贩者不给官引①,则觉得黑货而罪之。硝质与盐同母,大地之下潮气蒸成,现于空中。近水而土薄者成盐,近山而土厚者成硝。以其入水即溶化,故名曰“硝”。长、淮②以北,节过中秋,即居室当中,隔日扫地,可取少量以供煎炼。
制造新式枪炮的技能,是西洋人较早利用厥后经过西域和南边的遥远地区传到中国来的,紧接着它很快就窜改百出,日新月异。时至本日,中国有些带兵的人已把生长兵器放到了第一名,莫非这类设法仇家吗?不过话说返来,人类即便有着奇妙的构思,兵器的生长怎能到此为止呢?
②而有苗犹弗率:有苗:虞舜时南边部族。弗率:不肯接管统治。
②狼粪烟:即常说的烽火,边塞燃狼粪以报警。
混江龙。漆固皮郛裹炮沉于水底,岸上带索引机。囊中悬吊火石、火镰,索机一动,此中自发。敌舟行过,遇之则败。然此终痴物也。
【注释】
我国有三个处所出产硝石为最多:此中,四川产的叫做川硝,山西产的叫做盐硝,山东产的叫做土硝。把刮扫来的粗硝(土墙中偶然也有硝冒出来)放进缸里,用水浸一夜,捞去浮渣,然后放进锅中,加水煎煮直到硝完整溶解并又充分稀释时,倒入容器,颠末一晚便析出硝石的结晶。此中浮在上面的叫芒硝,芒长的叫马牙硝(这都是各地出产的硝再颠末纯化获得的),而沉鄙人面含杂质较多的叫朴硝。要撤除杂质把它提纯,还需求加水再煮。扔出来几只萝卜一起煮熟后,再倒入盆中,颠末一晚便能析出乌黑的结晶,这叫做盆硝。牙硝和盆硝制造火药的服从不异。
鸟铳:约有三尺长,装火药的铁枪管嵌在木托上,以便于手握。锤制鸟铳时,先用一根像筷子一样粗的铁条当锻模,然后将烧红的铁块包在它上面打成铁管。枪管分三段,再把接口烧红,极力锤打接合。接合以后,又用如同筷子一样粗的四棱钢锥插进枪管里来回转动,使枪管内壁极其油滑,发射时才不会有停滞。枪管近人身的一端较粗,用来装载火药。每支铳一次约莫装火药一钱二分,铅铁弹子二钱。燃烧时不消引信(岭南的鸟铳制法,也有效引信的),在枪管近人身一端通到枪膛的小孔上暴露一点硝,用锤烂了的苎麻燃烧。左手握铳对准目标,右手扣动扳机将苎麻火逼到硝药上,一顷刻就发射出去了。鸟雀在三十步以内里弹,会被打得稀巴烂,五十步以外中弹才气保存本相,到了一百步,火力就不及了。鸟枪的射程超越二百步,制法跟鸟铳类似,但枪管的长度和装火药的量都增加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