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下篇 佳兵》译文[第7页/共9页]
【原文】
红夷炮是用铸铁造的,身长一丈多,用来守城。炮膛里装有几斗铁丸和火药,射程二里,被击中的目标会变得碎粉。大炮激发时,起首会产生很大的后坐力,炮位必须用墙顶住,墙是以而崩塌也是常见的事。
【原文】
②作者不上十年:这类兵器发明还不到十年。
箭杆的用料各地不尽不异,我国南边用竹,北方利用薄柳木,北方少数民族则用桦木。箭杆长二尺,箭头长一寸,这是普通的规格。做竹箭时,削竹三四条并用胶黏合,再用刀削圆刮光。然后再用漆丝缠紧两端,这叫做“三不齐”箭杆。浙江和广东南部有天然的箭竹,不消破开黏合。柳木或桦木做的箭杆,只要拔取圆直的枝条略加削刮便能够了。竹箭本身很直,不必改正。木箭杆枯燥后必将变弯,改正的体例是用一块几寸长的木头,上面刻一条槽,名叫箭端。将木杆嵌在槽里逐寸刮拉而过,杆身就会变直。即便本来杆身头尾重量不均匀的也能获得改正。
①干:盾牌。
弓的保管:藏弓最怕潮湿(阴雨气候先南后北,开端的骨气,岭南是谷雨,江南是小满,江北是六月,河北、山东一带是七月。而以淮河和扬州地区的阴雨气候为最多)。军官家里常设置有烘厨或烘箱,每天都用炭火放鄙人面烘(不但是阴雨天,春秋下雨或多雾的气候也都如许做)。兵士没有烘厨或烘箱,就把弓放在灶头烟道的凸起上。略微看管不殷勤,弓就会朽坏摆脱(近年来朝廷号令南边各省造弓解送北京,纷繁被退回,就是因为他们不晓得弓如果离火就坏的事理,也没有人就此事上奏朝廷陈述其中启事)。
凡箭笴,中国南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边桦质,随方不一。竿长二尺,镞长一寸,其大端也。凡竹箭削竹四条或三条,以胶粘合,过刀光削而圆成之。漆、丝缠约两端,名曰“三不齐”箭杆。浙与广南有天生箭竹,不破合者。柳与桦杆,则取彼圆直枝条而为之,微费刮削而成也。凡竹箭其体自直,不消矫揉。木杆则燥时必曲,削造时以数寸之木,刻槽一条,名曰箭端。将木杆逐寸戛拖而过,其身乃直。即首尾轻重,亦由过端而均停也。
紧约:紧紧地束缚住。
大将军、二将军(即红夷之次,在中国为巨物)。佛郎机(水战舟头用)。
凡造弓,先削竹一片(竹宜秋冬伐,春夏则朽蛀),中腰微亚小,两端差大,约长二尺许。一面粘胶靠角,一面铺置牛筋与胶而固之。牛角当中牙接⑦(北边无苗条牛角,则以羊角四接而束之。广弓则黄牛明角亦用,不独水牛也),固以筋胶。胶外固以桦皮,名曰暖靶。凡桦木关外产辽阳,北土蕃殖遵化,西陲蕃殖临洮郡,闽、广、浙亦皆有之。其皮护物,手握如软绵,故弓靶所必用。即刀柄与枪干,亦需用之。其最薄者,则为刀剑鞘室⑧也。
①兵非贤人之得已也:用兵器不是贤人所能废除的。
⑥其本则贯插接榫(sǔn)于竹丫:桑硝之根部用榫子与竹片的丫口相衔插。
【注释】
【注释】
宋先生说:用兵是贤人不得已才做的事情。舜帝在位长达五十余年,只要苗部族仍然没有归附。即便是贤明的帝王,谁能够放弃战役和打消兵器呢?“兵器的服从,就在于威慑天下”,这句话由来已久了。写作《老子》一书的人,怀有葛天氏“有为而治”的抱负,书中有句话说:“兵器这玩意儿,是不吉利的东西。”那只是鉴戒人们用兵要慎重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