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粒》译文[第3页/共14页]
水利
稻宜
【译文】
在“五谷”当中,水稻是最怕旱情的,比其他各种谷物需求的水量更多。稻田的土质有沙土、黏土及地力瘠薄、肥饶的不同,各地环境都不一样。有的稻田注水三天以后干枯了,也有的半个月今后才调涸。如果天不降雨,就要靠人力引水灌溉来挽救。
③龠(yuè):当代容量单位,即是半合。
【原文】
总名
【译文】
⑩再粪:再次施肥。
黍与稷同属一类,粱与粟又属同一类。黍也有黏的与不黏的之分(黏的能够做酒),稷只要不黏的,没有黏的。黏黍、黏粟统称为“秫”,除了这两种以外,还另有叫“秫”的作物。黍有红色、红色、黄色、玄色等色,有人专把黑黍称为稷,这不精确。至于说因为稷米比其他谷类早熟,更适合于祭奠,是以把早熟的黍称做稷,这个说法还差未几。在《诗经》《尚书》中记录芑、秬、秠等称呼,现在的方言中也有牛毛、燕颔、马革、驴皮、稻尾等称呼。黍最早的在三月下种,蒲月份成熟;稍晚的也是在四月下种,七月份成熟;最晚则是蒲月下种,八月份成熟。着花和结穗的时候总和麦子(大、小麦)不应时。黍粒的大小是由地盘肥力的厚薄、时令的吵嘴所决定的。宋朝的儒存亡板地以某个地区的黍粒为根据来规定度量衡的标准,这是弊端的。
粟与粱统称黄米,此中黏粟还能够用于做酒。别的,有一种名叫高粱的芦粟,是因为它的茎秆高达七尺,很像芦、荻。粱粟的种类、称呼,比黍和稷的还要多。它们有的用人的姓氏或山川来定名,有的则按照其形状和时令来定名,总之没法一一列举出来。山东人并不晓得梁粟有这些称呼,把它们都统称为谷子。
凡谷无定名①。百谷,指成数言②。五谷则麻、菽③、麦、稷④、黍⑤,独遗稻者,以著书圣贤起自西北也。今天下育民人者,稻居十七,而来⑥、牟⑦、黍、稷居十三。麻、菽二者,服从已全,入蔬饵、膏馔⑧当中,而犹系之谷者,从其朔⑨也。
③菵(wǎnɡ):一种生在田里的草,可作饲料。亦称“水稗子”。
一种豌豆,此豆有黑斑点,形圆同绿豆,而大则过之。其种十月下,来年蒲月收。凡树木叶迟⑩者,其下亦可种。
现在的芝麻,味道好,用处大,即便把它摆在百谷的首位也不过分。大麻子榨不出多少油,麻皮做成的又是粗布,它的代价不大。芝麻只要有少量进肚,好久都不会饿。糕饼、糖果上黏点芝麻,就会使味道好而质量高。芝麻油搽发能使头发光芒,吃了能增加脂肪,煮食能去腥臊而生香味,还能医治毒疮。农家如果能多种些芝麻,那好处是说不尽的。
大豆收成的多少,要视土质的吵嘴、锄草勤与不勤、雨水充沛与否而定。豆豉、豆酱和豆腐都是以大豆为质料做成的。江南另有一种叫做“高脚黄”的大豆,比及六月割了早稻时才种,9、十月便可收成。江西吉安一带大豆的种法非常奇妙,收割后的稻茬田,竟不再翻耕,只在每蔸稻茬顶用手指捅进三四粒种豆。稻茬所凝集的露水津润着种豆,豆子胚芽长出今后,又有浸烂的稻根来滋养。豆子出苗后,碰到干旱无雨的时候,每蔸需灌溉约一升水。浇水今后,再除草一次,便能够获得歉收了。大豆播种后没抽芽之时,要防避鸠雀祸害,这时就得有人去摈除。
⑦细穗:藐小的麦穗。
⑦颖栗:天生稻穗并构成稻粒。
一种是豌豆,这类豆有黑斑点,形状圆圆的有些像绿豆,但又比绿豆大。十月播种,第二年蒲月份收成。春季出叶晚的落叶树下也能够莳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