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粒》译文[第12页/共14页]
【原文】
⑨遇大雨扳土:赶上大雨后地盘板结。
菽
江南有雀一种,有肉无骨,飞食麦田数盈千万,然不广及,罹害者数十里而止。
②莱菔(lái fú)子:萝卜子。
大豆收成的多少,要视土质的吵嘴、锄草勤与不勤、雨水充沛与否而定。豆豉、豆酱和豆腐都是以大豆为质料做成的。江南另有一种叫做“高脚黄”的大豆,比及六月割了早稻时才种,9、十月便可收成。江西吉安一带大豆的种法非常奇妙,收割后的稻茬田,竟不再翻耕,只在每蔸稻茬顶用手指捅进三四粒种豆。稻茬所凝集的露水津润着种豆,豆子胚芽长出今后,又有浸烂的稻根来滋养。豆子出苗后,碰到干旱无雨的时候,每蔸需灌溉约一升水。浇水今后,再除草一次,便能够获得歉收了。大豆播种后没抽芽之时,要防避鸠雀祸害,这时就得有人去摈除。
③芸苔:油菜。
稻灾
凡麦妨患抵稻三分之一。播种今后,雪、霜、晴、潦皆非所计。麦性食水甚少,北土中春再沐雨水一升,则秀华成嘉粒矣。荆、扬以南①惟患霉雨。倘成熟之时晴干旬日,则仓禀皆盈,不成胜食。扬州谚云“寸麦不怕尺水”,谓麦初长时,任水灭顸无伤;“尺麦只怕寸水”,谓成熟时寸水软根,倒茎沾泥,则麦粒尽烂于空中也。
⑤膏田:肥饶之田。
一种是稽(音吕)豆,畴前野生在田里,现在北方已经大量莳植了。用来做淀粉、粉皮,能够抵得上绿豆。北京的小商贩整天叫卖“稽豆皮”,可见它的产量必然是很多的了。
麦
①定名:牢固的称呼。
⑥后稷:传说中尧、舜时大臣,掌农之官,又与大禹一起治水。别名弃,为周之鼻祖,故其事详于《史记.周本纪》中,云:“弃为儿时,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例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
⑦赭衣:当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称。
【译文】
绿豆播种后,如果在当天赶上了大雨,泥土板结后,就长不出豆苗来了。绿豆出苗今后,要制止雨水浸泡,应当及时将地步里的水排挤。种绿豆和大豆时,耕地要浅而不能太深。因为豆子是根短苗直的作物,耕土过深的话,豆芽就会被土块压弯,起码会有一半长不出苗来。是以,“深耕”并分歧用于豆类,这是畴昔的农夫所未曾体味的。
【原文】
吴郡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鄙意贫农之家,管帐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假定有牛者,供办十亩,无牛用锄,而勤者半之。既已无牛,则秋获以后,田中无复刍牧之患,而菽麦麻蔬诸种,纷繁可种,以再获偿半荒之亩,似亦相称也。
【译文】
③菵(wǎnɡ):一种生在田里的草,可作饲料。亦称“水稗子”。
一种白扁豆,乃沿篱蔓生者,一名蛾眉豆。
②腻:肥土。
⑨朔:同“溯”,指本源、本源。
总名
一种大豆,有黑、黄两色,下种不出腐败前后。黄者有蒲月黄、六月爆、冬黄三种。蒲月黄收粒少,而冬黄必倍之。黑者克期八月收。淮北长征①骡马必食黑豆,筋力乃强。
【原文】
①耨(nòu):除草。
【注释】
【译文】
谷物并不是一种牢固的称呼,特指某一种粮食。百谷是说谷物种类繁多,这是就谷物的团体而言。“五谷”是指麻、菽、麦、稷、黍,此中唯独遗漏了稻子,这是因为著书的先贤是西北人的原因。现在天下百姓所吃的粮食当中,稻子占了非常之七,小麦、大麦、黍、稷共占非常之三。麻和豆这两类已经被完整列为蔬菜、糕饼、脂油等副食利用了,仍然将它们归入五谷当中,只不过是相沿了当代的说法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