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第8页/共18页]
天孙机杼⑦,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⑧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⑨,学者童而习之,而毕生不见其形象,难道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⑩矣。
【原文】
③漆家以盛布灰:漆匠用以蘸灰,磨拭漆器使光。
茧绪既成,即每盆加火半斤,吐出丝来随即枯燥,以是耐久不坏也。其茧室不宜楼板粉饰,下欲火而上欲风凉也,凡火顶上者,不觉得种,取种宁用火偏者。其箔上山用麦稻稿斩齐,顺手纠捩成山,顿插箔上。做山之人最宜手健。箔竹稀少,用短稿略铺洒,防蚕跌坠地下与火中也。
【原文】
【译文】
⑧杼柚:都是织机上的梭子,一纬一经。《诗.小雅.大东》:“杼柚其空。”朱熹《诗集传》:杼,持纬者;柚,受经者。
蚕种
②任从:随便,肆意。
②活头:即图中“活套”。
【译文】
葛则是蔓生的,它的纤维比苎麻的要长几尺,撕破的纤维非常细,织成布就很贵重。别的,另有一种苘麻,织成的布很粗,最粗的用来做丧服用。即便是苎麻布也有极粗的,供油漆工包油灰,皇宫里用它来制作火把。另有一种蕉纱,是福建地区人用芭蕉皮破析后纺成的,非常轻巧柔弱,代价寒微而丝缕质地淡薄,不能用来做衣服。
一种矞羊(番语),唐末始自西域传来,外毛不甚蓑长,内毳金饰,取织绒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别于绵羊。此种先自西域传入临洮,今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番语谓之孤古绒,从其初号也。山羊毳绒亦分两等,一曰绒,用梳栉抬下,打线织帛,曰褐子、把子诸名色。一曰拔绒,乃毳毛邃密者,以两指甲逐茎抒下,打线织绒褐。此褐织成,揩面如丝帛光滑。每人穷日之力打线只得一钱重,费半载工夫方成匹帛之料。若绒打线,日多拔绒数倍。凡打褐绒线,冶铅为锤,坠于绪端,两手宛转搓成。
边维
②鞟(kuò):皮革去毛以后称鞟。
①结花本:遵循花腔设想的运转于织机的底本。
③赅:完整。
【原文】
①本质:丝的原赋性子。
蚕的体色有纯白、虎斑、纯黑、斑纹色几种,吐丝都是一样的。现在的费事人家有效雄性早蚕蛾与雌性晚蚕蛾订交配而培养出良种的,真是很不平常啊!有一种野蚕,它不消野生豢养办理而能本身结茧,多产于山东的青州及沂水一带。当树叶枯黄时天然就会有长出的野蚕蛾。用这类蚕吐的丝织成的衣服,能防雨且耐脏。野蚕蛾钻出茧后就能飞走,不在蚕纸上产卵传种。别的处所也有野蚕,只是未几罢了。
①置坐下:放在坐位下。
③踏起经隔二抛纬:每踏起两根经线,过一根纬线。
种忌
③腾筐:养蚕欲洁,为断根蚕筐中的蚕粪及残叶,须将蚕移入另一筐内,称腾筐。
⑥十室必有:每十户人产业中,起码有一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