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第3页/共18页]
择茧
【译文】
【译文】
③分两:即分量,此指火力程度。
布衣
①嘉、湖:今浙江嘉兴、湖州一带。
腐败节过后三天,蚕卵不必依托衣被的粉饰来保暖便能够天然地生出了。蚕室的位置最好是面向东南边,蚕室四周墙壁上通风的裂缝要用纸糊好,室内房顶上如果没有天花板的就要装上天花板。碰到气候酷寒温度低的时候,蚕室内还要利用炭火来加温。豢养初生的蚕宝宝时,要把桑叶切成细条。切桑叶的砧板要用稻麦秆捆扎成,如许就不会破坏刀口了。摘返来的桑叶要用陶瓮、陶坛子装好,不要被风吹干了水分。
③青州、沂水:皆在今山东境内。此处所生野蚕即柞蚕。
一种矞羊(番语),唐末始自西域传来,外毛不甚蓑长,内毳金饰,取织绒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别于绵羊。此种先自西域传入临洮,今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番语谓之孤古绒,从其初号也。山羊毳绒亦分两等,一曰绒,用梳栉抬下,打线织帛,曰褐子、把子诸名色。一曰拔绒,乃毳毛邃密者,以两指甲逐茎抒下,打线织绒褐。此褐织成,揩面如丝帛光滑。每人穷日之力打线只得一钱重,费半载工夫方成匹帛之料。若绒打线,日多拔绒数倍。凡打褐绒线,冶铅为锤,坠于绪端,两手宛转搓成。
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其花楼①高一丈五尺,妙手两人扳提花本,织来数寸即换龙形。各房斗合,不出一手②。赭黄亦先染丝,工器原无殊异,但野生慎重与本钱皆数十倍,以尽忠敬之谊。此中节目微细,不成得而详考云。
边维
⑥枲(xǐ)裳:麻织的粗衣。枲:麻的一种。
【注释】
凡织绒褐机大于布机,用综八扇,穿经度缕,下施四踏轮,踏起经隔二抛纬③,故织出纹成斜现。其梭长一尺二寸,机织、羊种皆彼时归夷④传来(名姓再详),故至今织工皆其族类,中国无与也。凡绵羊剪毳,粗者为毡,细者为绒。毡皆煎烧沸汤投于此中搓洗,俟其粘合,以木板定物式,铺绒其上,运轴赶⑤成。凡毡绒白、黑为本质,其他皆染色,其氍毹、氆氇等称呼,皆华夷各方语所命。若最粗而为毯者,则驽马诸料杂错而成,非专取料于羊也。
【注释】
②铤:丝锭。
褐毡
②腾:清理蚕的分泌,除沙。
②穿:穿筘。
⑤五经:经线每隔四根提起一根,叫五经。
【译文】
葛则是蔓生的,它的纤维比苎麻的要长几尺,撕破的纤维非常细,织成布就很贵重。别的,另有一种苘麻,织成的布很粗,最粗的用来做丧服用。即便是苎麻布也有极粗的,供油漆工包油灰,皇宫里用它来制作火把。另有一种蕉纱,是福建地区人用芭蕉皮破析后纺成的,非常轻巧柔弱,代价寒微而丝缕质地淡薄,不能用来做衣服。
凡治丝先制丝车①,其尺寸、器具开载后图。锅煎极沸汤,丝粗细视投茧多寡,穷日之力一人可取三十两。若包头丝②,则只取二十两,以其苗长也。凡绫罗丝③,一起投茧二十枚,包头丝只投十余枚。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自见。提绪动手,引入竹针眼,先绕星丁头④(以竹棍做成,如香筒样),然后由送丝竿勾挂,以登大关车。断绝之时,寻绪丢上,不必绕接。其丝排匀不堆积者,全在送丝竿与磨木之上。川蜀丝车制稍异,其法架横锅上,引四五绪而上,两人对寻锅中绪,然终不若湖制之尽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