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乃服》译文[第1页/共18页]
凡蚕有早、晚二种①。晚种每年先早种五六日出(川中者分歧),结茧亦在先,其茧较轻三分之一。若早蚕结茧时,彼已出蛾生卵,以便再养矣(晚蛹戒不宜食)。凡三样浴种,皆谨视原记。如一弊端,或将天露者投盐浴,则尽空不出矣。凡茧色惟黄、白二种。川、陕、晋、豫有黄无白,嘉、湖有白无黄。若将白雄配黄雌,则其嗣变成褐茧。黄丝以猪胰漂洗,亦成红色,但终不成染漂白、桃红二色。
天孙机杼⑦,传巧人间。从本质而见花,因绣濯而得锦。乃杼柚⑧遍天下,而得见花机之巧者,能几人哉?“治乱”、“经纶”字义⑨,学者童而习之,而毕生不见其形象,难道缺憾也!先列饲蚕之法,以知丝源之所自。盖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天实为之⑩矣。
【译文】
②池郡:今安徽贵池。
凡蚕食叶足候①,只争时候。自卵出茧,多在辰巳二时,故老足②结茧亦多辰巳二时。老足者,喉下两胸透明,捉时嫩一分则丝少。过老一分,又吐去丝,茧壳必薄。捉者眼法高,一只不差方妙。玄色蚕不见身中透光,最难捉。
蚕种
蚕浴
【原文】
【注释】
【译文】
【译文】
缫丝用的茧,必须挑选茧形油滑端方的单茧,如许缫丝时丝绪就不会乱。如果是双宫茧(即两条蚕共同结的茧)或由四五条蚕一起结的同宫茧,就应当挑出来造丝绵。如果用来缫丝,丝就会太粗而轻易断头。
③沉檀:沉香、檀香。
【原文】
各地都出产棉布,但棉布织得最好的是松江,浆染得最好的是芜湖。棉布的纱缕纺得紧的,棉布就健壮耐用,纺得松的棉布就不健壮。碾石要选用江北那种性冷质滑的(好的每块能值十多两银子)。碾布时石头不轻易发热,棉布的纱缕就紧,不松弛。芜湖的大布店最重视用这类好碾石。广东是棉布集合的处所,但广东人却偏要用远地出产的碾石,必然是因为试用过后才如许做的。正如人们浆洗旧衣服时也喜好放在性冷的石砧上捶打,事理也是如此。
⑤杀生盈万,乃得一裘,名天鹅绒:此似望文生义,对天鹅绒之曲解。
①圆正:形状油滑、端方。
抱养
【注释】
【注释】
凡棉布御寒,贵贱同之。棉花古书名枲麻①,种遍天下。种有木棉、草棉二者,花有白、紫二色。种者白居十九,紫居十一。凡棉春种秋花,花先绽者每日摘取,取不一时。其花粘子于腹,登赶车而分之。去子取花,悬弓弹化(为挟纩温衾、袄者,就此止功②)。弹后以木板擦生长条以登纺车,引绪纠成纱缕。然后绕籰,牵经就织。凡纺工能者一手握三管纺于铤上(捷则不坚)。
别的另有三种柘树的叶子,能够弥补桑叶的不敷。柘树在浙江并不常见,而在四川最多。贫苦人家豢养的蚕在浙江种的桑叶不敷喂时,也让蚕吃柘树叶,一样能够将蚕豢养大。琴弦和弓弦都是采取喂柘叶的蚕所吐之丝做的,所得的蚕茧名叫“棘茧”,传闻这类丝最为坚固。
凡花机①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水磨竹棍为之,计一千八百根)。对花楼下掘坑二尺许,以藏衢脚(地气湿者,架棚二尺代之)。提花小厮坐立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顶用叠助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端。
凡治丝先制丝车①,其尺寸、器具开载后图。锅煎极沸汤,丝粗细视投茧多寡,穷日之力一人可取三十两。若包头丝②,则只取二十两,以其苗长也。凡绫罗丝③,一起投茧二十枚,包头丝只投十余枚。凡茧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丝绪自见。提绪动手,引入竹针眼,先绕星丁头④(以竹棍做成,如香筒样),然后由送丝竿勾挂,以登大关车。断绝之时,寻绪丢上,不必绕接。其丝排匀不堆积者,全在送丝竿与磨木之上。川蜀丝车制稍异,其法架横锅上,引四五绪而上,两人对寻锅中绪,然终不若湖制之尽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