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天工开物 附录 <天工开物>着作版本》译文[第6页/共10页]

9、薮本

初,颇乏善本也。有书贾分篇托于老学,不几近其取正。老学不勤,终莫能具。而其本今不知所落矣。奚为稗官野乘日以灾木,今此书晚出者,造物惜其秘乎。今已在野生者半矣,觉得不敷惜乎。

日本都贺庭钟撰《天工开物序》(1771)辨别其他,易其有无。废于古,兴[于] 今;如日[自] 东,如日[自] 西,高低纵横者,维其天乎。

十5、赣科本

明显,他以为印有手书体序文而无年款的杨素卿刊本似为第一版,而涂本似为第二版。此说恐不当。遵循中国当代版刻通例,初刻本序文无年款,而在翻刻第二版时再补加年款,这是违背常理与常例的。如果细心研讨序文并对比旁观书的内容,也不会得出涂本为第二版的结论。

涂本《天工开物》向来稀见。中国境内现传本启事浙江宁波蔡琴荪的“墨海楼”收藏,耐久不为人们所知。清末时藏书归同邑李植本的“萱荫楼”。

这是20 世纪以来中国出版的菅本影印本,是继陶本以后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二个本子,从全部《天工开物》版本史上属第五版。因为是由上海华黄历局于1930 年出版的,故称为“华黄历局本”或简称为“通本”。

这是三枝博音博士供应的版本,故称“三枝本”或简称“枝本”。它是20世纪以来在中国以外出版的第一个《天工开物》版本,在版本史上是第八版。该版于1943 年由东京的十一组出版部出版,共发行3000 册,在当时这个印数并不算少。此书为大32 开本全一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菅本《天工开物》影印,第二部分是三枝氏的《天工开物之研讨》,用铅字竖排。全书的名字仍叫《天工开物》,但扉页印有“宋应星原著、三枝博音讲解”字样。本书第二部分是三枝氏为讲解《天工开物》而写的七篇有代价的学术论文:(1)《天工开物》在中国技术史中的职位;(2)《天工开物》的技术史意义;(3)《天工开物》对日本技术诸部分的影响;(4)《天工开物》诸版本的研讨;(5)《天工开物》中技术诸名词的注释;(6)各版本(指菅本、涂本、杨本及局本)订正表。这七篇出色论文初创了本世纪研讨《天工开物》的新局面。三枝博士肯于如此勤奋而当真地全面研讨《天工开物》的精力,令人佩服。他为先人研讨《天工开物》打下了坚毅根本,供应了莫大的便当。固然因前提干系,他的个别结论不免失周,但从总的方面看,他的研讨至今仍有其学术代价和汗青意义。

50 年代时,薮内博士主持京都大学人理科学研讨所内的科学史研讨班。当时以《天工开物》为课题,在每周起码开两次会商会,由薮内主持,插手的有吉田光邦、大岛利1、天野元之助、篠田统、太田英藏、木料康一等专家,大师作个人研讨,由薮内氏总其成。在获得文部省帮助后,这项专题很快便以胜利告终。薮本的出版给当代不能直接读《天工开物》原著的日本泛博读者和晓得日本语的本国读者供应了很风雅便,也进一步鞭策了中国海内对这项事情的展开。薮本第三部分已于1959 年由吴杰译成汉文、由章熊作补注,以《天工开物研讨论文集》为名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年又重印一次。这一部分还由苏乡雨译成汉文,1956 年以《天工开物之研讨》为名在台北出版。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