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附录 <天工开物>着作版本》译文[第6页/共10页]
十2、薮平本
十4、李本
6、商本
1、涂本
该本以日本明和八年(1771)菅本照原样制成胶版影印,分九册线装,书中删去供日本人浏览时利用的训读化名,保持原有汉字,再删去菅本扉页、都贺庭钟序和书尾的版权页。通本是纯真影印本,没作笔墨订正及任何讲解,故在版本学上不及他本首要。但因陶本插图大调班,人们在未得涂本及杨本前,不知原插图是何脸孔。今有通本,可供应这个机遇。
9、薮本
这是20 世纪以来中国出版的菅本影印本,是继陶本以后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二个本子,从全部《天工开物》版本史上属第五版。因为是由上海华黄历局于1930 年出版的,故称为“华黄历局本”或简称为“通本”。
十1、任本
7、局本
博哉,宋子(宋应星)所为也。禾役之于穟穟,彼黍之于离离,种艺至春簸,馨无[不]宜。若裳服则起[于] 枲麻、卒[于] 机杼。扬色章采,织纴可就,执针可用。其在馀,则舟于深、舆于重,陶有瓦罂,铸有钟釜,琼琚琼瑶,可赠可报。皆发于埋头,得于切问之而至矣。其论食麻,断达成也,所见远矣。夏鼎之于魑魅,硝铅之于琉璃,可谓能使物昭昭焉。一部之业,约言若陋,虽则若陋,无益治事矣。岂不谓蜘蛛之有智,不如蠢蚕之一緰哉。升闰年深,一方为人,专意于民利,引水转研,煮树取沥,烧矾石、淘沙金,多有取于此焉。
十3、钟本
4、陶本
1951 年夏,李植本先人李庆城先生将全数收藏册本捐募给国度,此中包含涂本《天工开物》,后转国立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保藏。1959 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曾依此本出版了三册线装影印本,印以竹纸,今后国表里人土才有机遇得见此书原貌。但读者利用此书时,须重视此中笔墨刊误之处。此本原版还藏于日本国东京的静嘉堂文库及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Bibliotheque Nationalea Paris)。到目前为止天下上只存有这三部原刊本。关于涂本版次,在上世纪80 年代时俄籍汉学家贝勒(Emil Bretschneider,1833—1901)曾以为《天工开物》第二版发行于1637 年,即崇祯十年丁丑岁。首版刊于何时,他没有申明。
明显,他以为印有手书体序文而无年款的杨素卿刊本似为第一版,而涂本似为第二版。此说恐不当。遵循中国当代版刻通例,初刻本序文无年款,而在翻刻第二版时再补加年款,这是违背常理与常例的。如果细心研讨序文并对比旁观书的内容,也不会得出涂本为第二版的结论。
这是刻书商杨素卿于明末刻成而于清初修补的坊刻本,以涂本为底本而翻刻的第二版。因有关此本的版本学题目较多,故此处应当详加阐述。查杨本与涂本分歧的处所是:(1)序文为手书体,开端无年款,只作“宋应星题”;(2)杨本在笔墨上颠末校改,但个别插图翻刻时走样。
但因是铅印本,浏览起来颇觉便利。此本有两种情势,其一作36 开本,分三册装订,列入《万有文库》第719 种,称“商万本”。其二作一册装32 开本,支出《国粹根基丛书柬编》中,称“商国本”。二者版型、笔墨、插图全同,只是装订册数及开本分歧。商国本利用起来便利,1954 年曾重印一次,是以是较通行的本子。此本发行量较大,使《天工开物》更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