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点击功能呼出

下一页

A-
默认
A+
护眼
默认
日间
夜间
上下滑动
左右翻页
上下翻页
《丫还是女生的!气煞我也!》 1/1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天工开物 附录 <天工开物>着作版本》译文[第7页/共10页]

此本以薮本第一部分译注篇为根本,加以弥补点窜,删去此中汉文原文及研讨论文,只取《天工开物》日文译文及注释。它作为《东洋文库》丛书第130 种,由东京的浅显社于1969 年出版,故称为“薮平本”。此本作一册布面精装36 开本,铅字竖排,字体较小。但书是很便于照顾的,所占体积甚小。此本前有译者媒介,接下是译文注释及译注,最后有译者写的讲解,附有索引,插图当然取自涂本。对比此本与1952 年薮本,译文上有很多改进,讲解篇也增加新质料。它在体例、开本及笔墨上分歧于薮本,列为另一新版是有来由的。此本特别遭到读者欢迎。

50 年代时,薮内博士主持京都大学人理科学研讨所内的科学史研讨班。当时以《天工开物》为课题,在每周起码开两次会商会,由薮内主持,插手的有吉田光邦、大岛利1、天野元之助、篠田统、太田英藏、木料康一等专家,大师作个人研讨,由薮内氏总其成。在获得文部省帮助后,这项专题很快便以胜利告终。薮本的出版给当代不能直接读《天工开物》原著的日本泛博读者和晓得日本语的本国读者供应了很风雅便,也进一步鞭策了中国海内对这项事情的展开。薮本第三部分已于1959 年由吴杰译成汉文、由章熊作补注,以《天工开物研讨论文集》为名由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61年又重印一次。这一部分还由苏乡雨译成汉文,1956 年以《天工开物之研讨》为名在台北出版。

2、杨本

8、枝本

康熙中期今后至乾隆年间,清统治者加强了思惟节制。顺治年发行的一些著作在修《四库全书》时均列为“禁书”,命令全毁。而康、乾时援引《天工开物》的《古今图书集成》,则将“北虏”改成“北边”。可见当时编辑官已重视到这些字样是清廷所不容的。杨本还对《天工开物》中其他错字作了笔墨订正,并加以断句,颇便读者。杨本作为清初坊刻本,发行量较大,使《天工开物》在清朝持续传播于世,也作为后代中外发行其他新版本时订正用参考书,起了不小的汗青感化。是以它仍然是贵重版本。至于杨馆本与杨所本的干系,二者能够是同时发行,只不过扉页情势略有分歧。也能够是杨馆本在先,售完以后再印一次,换了个扉页,再增加一些出版商告白笔墨。

但江户期间加贺藩藩主前田法纪(1643—1724)的尊经阁旧藏过另一种杨本,与北京图书馆及彰考馆藏秘闻同,只是扉页具分歧情势。该本扉页上面横栏有“一见奇能”四字。横栏下左、右两侧直栏各为手书体“宋先生著”及“天工开物”8 个大字,二者中间部位上方还以双行刻出小字“内载耕织造作、炼采金宝/统统生财备用、秘传要诀”20 个小字,上面是“书林场素卿梓”。

9、薮本

明显,他以为印有手书体序文而无年款的杨素卿刊本似为第一版,而涂本似为第二版。此说恐不当。遵循中国当代版刻通例,初刻本序文无年款,而在翻刻第二版时再补加年款,这是违背常理与常例的。如果细心研讨序文并对比旁观书的内容,也不会得出涂本为第二版的结论。

上一页 设置 下一页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pre
play
next
close
返回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