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附录 <天工开物>着作版本》译文[第2页/共10页]
有助于对杨本断代的证据是,《乃服.龙袍》涂本作“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杨本改成“凡上供龙袍,大明朝局在苏、杭”。又《佳兵.弩》,涂本作“国朝军火造神臂弩”,而杨本改成“明朝军火造神臂弩”,且“明朝”二字歪邪离行。
这是《天工开物》的第一个当代铅字竖排本,在版本史上是第六版。起因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故称为“商务本”或简称“商本”。20年代时丁文江从罗振玉那边看到菅本后,曾请上海商务印书馆照相复制,追求铅印出版。但因陶本已于1927 年提早问世,是以这个铅印本迟至1933 年才出版。商本以菅本为底本,笔墨订正参考陶本。笔墨根基上是涂本体系,曾加句点,但插图则涂本及陶本兼而用之,成为异化体系,显得体例不一。
这是本世纪以来《天工开物》的第二个英文全译本,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个外文译本,在版本史是第14 版。此本于1980 年支出《中国文明丛书》,而由台北的中国文明学院出版部出版。译者在译者媒介中指出,早在1950 年台北的李熙谋博士便建议翻译《天工开物》,并建立了事情小组。1956 年完成初译稿,因某种启事没有及时出版。1975 年李熙谋去世后,译稿丢失。厥后研讨中国化学史的专家李乔苹(1895—1981)博士,找到失稿后再次主持英译事情,插手这项事情的有李乔苹、沈宜甲等15 位先生,终究在1980 年问世。次年(1981)李乔苹先生也去世。因为海峡两岸信息不通,李本仍以过期的陶本为底本,插图亦取自陶本,这就显得不敷。他们本身也说:“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供翻译的明朝版本。”不过如果这些科学家与本地史学界通个气,他们就会晓得明刻清修本早已藏于台北的汗青说话研讨所,并且他们也完整能够参考薮本,便不致走弯路了。
可见最后已有书林将不完美的本子送到都贺庭钟那边,但愿他帮忙校订,因为贫乏善本,他一时没有做成,《天工开物》出版被推迟了。至1770年,菅生堂从木村孔恭获得杨本抄本,又请江田益英校订后,再将书稿送到都贺庭钟处收罗定见时,他对此很对劲,以为“大改旧观”,遂迅即授梓,次年出版。从笔墨内容看,菅本以涂本为底本,以杨本对校,作三册或九册线装。菅本的出版使《天工开物》具有更多的日本读者,加快此书在江户期间学术界中的传播,同时又成为厥后中国再版《天工开物》时最后根据的底本。菅本的汗青感化一样不小。但它在翻刻过程中也不成制止地呈现一些错字或漏字,比方将匀误作句,朱砂误为米砂,“必失《禹贡》初旨”误为“必贡初旨”,遗漏“失禹”二字,等等。浏览时宜细心重视。菅本厥后在文政十三年(1830)重印,重印本没有甚么窜改,只在书后开列出年代及书林的名字:“文政十三年庚寅季六月,皇都(京都)出云寺丈二郎、东都(江户,今东京)须原屋茂兵卫、冈田屋嘉7、须原屋伊8、摄都(大阪)孰贺屋七为、大野木市五郎、秋田屋源兵卫。”这个再版的刊本所载出版厂家与明和八年所载书林分歧,但书的内容则分歧。文政再印本多装成九册。在这之前,宽政六年(1794)八月由大阪书林河内屋八兵卫的高贵堂出版的有关天文历法书《天经或问注解图卷》书末,载有《高贵堂藏板目次》,即出版书目,第一本便是《天工开物》,上面是《朱子书节要》《圆机活法》《朱子年谱》等。每种书下都有简短的内容撮要。河内屋八兵卫是菅本发行者之一,则此本在1894 年还可在大阪买到。而后销路较好,遂有文政十三年再印之举。文政年刊本的书林,如未得菅生堂让渡出版的答应,而私行印此书,是侵犯其权益的,因为菅本扉页上还印有“千里必究”字样,即“版权统统、翻印必究”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