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附录 宋应星生平》译文2[第4页/共9页]
宋应星论述的江西水碓,以水力为能源,通过立式主轴动员各机件,同时具有灌田、脱粒和磨面3种服从,是17世纪天下上先进的农用机器。
宋应星在谈到声音产生道理时,指出声音是气的活动,因为气与形之间的打击而发作声音,以形破气而成为声音。声音的大小、强弱取决于形、气间打击的强度,急冲急破。
公元1643年,方以智在写作《物理小识》时就参考了《天工开物》,在卷七金石部中援引了《《天工开物.附录.五金》铜条中的质料。
1643年,宋应星又出任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州,这是宋应星平生担负的最高官职。宋应星担负亳州知州时,已经是明亡的前夕。宋应星到差后,州内因战乱粉碎,官署都被毁,他捐资尽力重修,又把出走的官员调集返来,还捐资在城南买下了薛家阁,筹办建立书院。
宋应星在谈到井盐时,特别先容了四川井盐,在谈到了打击式的顿钻后,论述了一种吸卤器,是个喉下安“动静”的竹筒。宋应星所说的安有“动静”的竹筒,实际上就是唧筒装配。“动静”相称于阀门,皮制,当竹筒沉到井下时,下端阀门受卤水压力而伸开,卤水进入筒中。提筒时,阀门又受筒内卤水重力下压而封闭。在四川自流井土法制盐出产时,至今仍可见到利用这类吸卤器提取卤水——它是用物理学道理而设想出来的吸水器。
1646年,宋应升题了两首遗言诗,服毒就义。宋应星在安葬了与他相伴多年的大哥以后,一向过着隐居糊口,回绝到清当局去仕进。
(四)《天工开物》
宋应星还进一步会商土石五金的“生代之理”,从中引出了物质在窜改前后“何尝增”与“何尝减”的物质守恒思惟。宋应星还指出植物体内所含的物质成分和植物所含的是同类,而植物是摄取土中无生命养料和水而发展的,从而论证了有机界和无机界之间在物质构成上的同一性。
陈弘绪《石庄集》中的《屯田议》《盐法议》和《水利议》等,与宋应星在《野议》中的一些观点非常附近。陈弘绪和桐城方以香(1611—1671),江西姜日广,刘同升等人都是明末的“复社”成员。宋应星和姜日广既是亲戚,又是朋友。姜日广字居之,号燕及,江西新建人。1615年和宋应星同榜落第,1619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人,进编修。1626年和给事中王梦尹一起出使朝鲜,不收受朝鲜的奉送,返来后还向朝廷汇报外洋的环境,有八件事对军国大事有效,大多被采取。魏忠贤因为姜日广是东林党人,把他罢官。1628年,朝廷以右中允官职重新起用,官至吏部右侍郎,后降职为南京太常卿,称病回家。1642年又被荐举为詹事,卖力南京翰林院。
总之,宋应星作为封建社会晚期的知识分子,他不成能摆脱阶层和期间的范围性,但是因为他在当时的汗青前提下,对峙进步的思惟观点,在科学和其他一些范畴都作出了杰出的成绩,我们应当赐与充分的必定和高度的赞美。(未完待续。)(未完待续。)
宋应星把元气论和新五行说(金、木、水、火、土)连络起来,用“二气五行之说”来解释万物构成的机制。由元气构成水火二气,再由水火构成土,水火通过土构成金木无形之物,然后再慢慢演变成万物。宋应星的二气五行之说实际比王充、张载的元气论更加深化和绵密,也比当时西方用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的土火水气四元素说解释万物天生更加详细。因为他在气和万物之间引入了水火土金木这些过渡的物质层次,而不是由气直接构成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