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中篇 舟车》译文2[第1页/共5页]
⑤轼、衡、轸(zhěn)、轭(è):皆车体所附之各部件。轼:在车厢前供人凭倚的横木。衡:车辕头上的横木。轸:车厢底部四周的横木。轭:为套在牲口颈上的马具。
②荆、襄:今湖北江陵、襄樊。
大车在半途喂马时,不必将马牵入马厩里,车上载有柳条盘,解索后让马当场进食。乘车的人高低车都要经过小梯。凡是颠末坡度比较大的桥梁时,就要在十匹马当当选出最壮的一匹,系在车的前面。下坡时,前面九匹马迟缓地拉,前面一匹马冒死把车拖住,以减缓车速,不然就会有伤害了。大车碰到河道、山岭和曲径小道都过不了,徐州、兖州和河南汴梁一带,周遭三百里很少有河道和湖泊,马车恰好用于弥补水运的不敷。
【译文】
如果没有交通东西,明天人们的糊口就不成能如许便当和多元化。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南船北马”,大抵上是点出了南边跟北方的交通习性。明朝时郑和七次下西洋,可见当时的造船技术已经相称发财,造出来的船又大又坚毅,才气够飞行到那么远的处所去。
⑧柳盘:柳条编的筐。
凡车利行高山,古者秦、晋、燕、齐之交,各国战役必用车,故“千乘”、“万乘”之号起自战国。楚、汉血争而后日辟①。南边则水战用舟,陆战用步、马。北膺胡虏,交使铁骑,战车遂无所用之。但今服马驾车以运重载,则今骡车即同彼时战车之义也。
【注释】
凡大车饲马不入肆舍。车上载有柳盘⑧,解索而野食之。乘车人高低皆缘小梯。凡遇桥梁中高边下者,则十马当中,择一最强力者,系于车后。当其下坂,则九马畴前缓曳,一马从后极力抓住,以杀其驰趋之势,不但是险道也。凡大车路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径小道亦止。徐、兖、汴梁之交或达三百里者,无水之国以是济舟楫为穷也。
挽人:纤夫。
黄河满篷梢。从黄河进入淮河,再从淮河进入河南的汴水,利用的都是这类满篷梢船。满篷梢船制作时用的是楠木,工本费比较高。船的大小不等,大的能够装载三千石,小的只能载五百石。当顺水行驶时,就在船头与船身交代处安上一根横梁伸出船的两边,挂上两把粗大的橹,人在船两边摇橹而使船进步。至于铁锚、绳索和帆船等的规格,和长江、汉水中的船大抵不异。
⑩没世:永久。
车
杂舟
凡车质惟先择父老为轴,短者为毂,其木以槐、枣、檀、榆(用榔榆)为上。檀质太久劳则发热,有慎用者,合抱枣、槐,其至美也。其他轸、衡、箱、轭,则诸木可为耳。
东浙西安船。浙江的东部自常山至钱塘江之间流程共约八百里,然后水流入海,不通其他航道,是以这类船的航路是从常山、野蛮、遂安等小河起一向到钱塘江为止,再也没有行走别处了。这类船是用箬竹叶编成拱形的篷当顶盖,用棉布为帆船,约两丈多高,帆索也是棉质的。当初采取布帆,传闻是因为钱塘江有潮涌,当景象危急时布帆更轻易收起来,但也不必然是出于这个启事。它的造价比起竹篾质地的帆要高出很多,人们很难了解本地为甚么要利用棉布当船帆。
①血争而后日辟:以身相搏而车战渐少。
会省:即省会广州。
广东黑楼船、盐船。北自南雄,南达会省,下此惠、潮通漳、泉,则由海汊乘海舟矣。黑楼船为官贵所乘,盐船以载货色。舟制两旁可行走。帆船编蒲为之,不挂独竿桅,双柱悬帆,不若中原随转。逆流凭藉纤力,则与各省直同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