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寻道真迹有遗篇[第1页/共3页]
玄渊道:“恰是,故而剑仙并非剑仙一门独占,其他四门亦有之。我道门修炼,自是应诸多合修,如三丰真人所言,内执丹道,外显金锋。九脉合真便是如此,九转成丹证真元,一脉真谕渡有缘。度尽众生是九真,至心献给天下人。”
话说蛇山以内,二狗子自晕厥中转醒,入眼便是那聚于周身的鬼蝙蝠群,藉御灵之术得知昨日所生之事,四下打量一番,周身创口公然早已病愈。纵身蹦起冲至古井旁,自井外壁取出数本线装秘笈,方长呼出声。
玄真道:“可知剑仙为何?”
李煦宁侃笑道:“玄真道长莫非连此都不知?”
“三丰真人怎是太乙真人?”李煦宁打断道:“太乙真人乃十二金仙罢,而三丰真人张蹋仙是全一真人,武当派开山祖师,明英宗赐号‘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特封号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赠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
吾寻道经年,游历之时得诸多剑仙古本,今一并传之。至此一面结(二面为一页)。
李煦宁闻言又是一翻白眼,谁不知现在道门争端颇多,打断道:“玄真道长,谈那剑仙,莫扯边去了。”
瞅得李煦宁直翻白眼,只得表示玄真持续。
太乙真人又称太一真人、泰一真人。史记封禅书载:天神贵者太一。汉武帝在长安东南郊设太一坛,以五常为辅。礼记亦载有太一天帝。玄门吸其信奉,尊为天皇太乙,加以奉祀。华阳居士陶景弘之真灵位业图第一神阶中,列有玉天太乙真君,居玉清瑶池,号令群真人。阐教十二金仙之一,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有宝贝九龙离火罩等,建派于乾元山金光洞,门徒是奉玉虚宫法牒,脱化陈塘关李门为子,帮手姜子牙灭成汤的灵珠子,俗称三太子哪吒。”
李煦宁道:“所谓道门五秘,即教外别传的五派守洞尘技,历代被列为非上根上德大器不授的秘传奇术,俗称‘五门’,分是太极门、丹鼎门、玄真门、剑仙门与符篆门。此五门各分流派,而又相互融会,至明朝永乐年间,便构成了“五门九派八十脉”。此便是传说的‘玄门九真’。九者,阳数之极也,言其多也。”
李煦宁道:“曾听闻些许,若提剑仙者,世人莫不忆起那民国年间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想来多抱奇异之目光观之,甚或以为剑仙本便是虚无缥缈之说。实则不然,中原剑仙之说由来已久,早在《列子》一书中便有记录,惜世人目光短浅不识之,剑仙应发源于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轩辕金鼎文》云‘黄帝崆峒问道广成子,鼎湖之畔炼丹剑’。又有云为发源于九天玄女,然中条玄女派是以炼气动手,非同越女剑刺技击工夫普通。然记叙过少,我曾寻诸多文籍亦是未曾如何记叙。”
“越女便是其代表之一罢。”李煦宁道:“野史记录则是吕祖‘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行动轻疾,瞬息数百里,世觉得神仙,皆数来陈斋中,人皆异之。’”
玄真点头,道:“恰是如此,道藏分三洞、四辅、十二类,总计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此为旧传,实则现在已不敷五千卷),其内各种道法均由谈及,唯独剑仙一门一笔带过,不露分毫。若非我崇光曾有祖师所留,怕是亦刺耳闻多少。
一夜无话,卯时一过,李煦宁便怀揣《寻道真迹》行至崇光塔。见着玄真之时却听得玄渊已拜别,扳谈半晌便将来意奉告于玄真,同时递上《寻道真迹》。
李煦宁忙掀起第二面,却发觉一天赋八卦阵式刻于其上,并无它物。连施诸多手腕却仍旧不知如何开启,只得临时将此事放下,翌日再行前去崇光扣问一番。